第36章

  剩下几人都高兴喊了声多谢檀哥儿。
  家里碗不够,周檀本来打算去大全家借两个,里头一个年纪最小的树小子家就在周檀家前头那排屋子,不嫌累跑着回家直接拿了两个碗。
  锅里肉管够,周檀也不手抖,一人分了满满一大碗热乎乎的肉汤,里头的肉片比萝卜都多。
  树小子口水直接就留下了,哼哧哼哧闷了大半碗才恋恋不舍地将脑袋从碗里抬起来,准备留点儿给家里人也尝尝。
  树小子这般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两个家中有孩子的叔伯都只是小口小口珍惜地尝了两片肉,将汤和炖入肉味的萝卜块儿喝了,剩下的肉都留了下来,想带回家里,还能添个肉菜。
  五牙儿和几个没成家的青年汉子倒是一口闷了,正要打水自己将碗刷了的时候,
  周檀自己喝了一碗暖暖肚子,就背着一个背篓说是上山捡柴走了。
  第36章 入住
  前几日捡柴是借口,这回倒是真的要捡柴。
  好不容易和周檀上山的三娃子兴奋得满山乱窜找棍子,周檀就跟在后头捡柴。
  “檀哥儿你看这根棍儿成不?”
  周檀抽空看了眼,“嗯,先凑合用。”
  三娃子也不气馁,嘴咧得老大,“那现在我该咋练啊,檀哥儿?”
  周檀事先和他说好,自己只会投掷,不会舞枪弄棒的身法,三娃子不懂,但也知道学会投掷也是一件大好事儿。
  教三娃子投枪前,周檀还自己琢磨演练了一番才教人。
  因为他不能将前世那套照搬过来教,前世标枪投的是越远越好,如今打猎是要在控制距离和力道的前提下,准头和反应要好。
  他自己这几日都还在琢磨练习,除了那次面对野猪危急时刻惊为天人的一击,其他时候准头都是五五开。
  就算如此,比起设套和单纯的劈砍,周檀打猎的成功率也不小。
  当然,和百步穿杨、从不空手的王二比是比不了,人家毕竟是上过战场,瞄准过人脑袋的。
  一大一小两人在山上消磨了一上午,由于是教学,这次的猎物收获不多,只有周檀出手示范了几次后抓住的两只野鸡,被他一股脑儿塞给了三娃子。
  三娃子不要都不行,被他仗势瞪了回去。
  笑话,这几天吃肉吃的都快给他吃腻了。
  背着满满一背篓柴回到小院儿的周檀和几个叔伯就着刚抹好的墙面唠了两句,商量了一下接下来又该如何做工后,就拿着做鞋子的料子去村子那棵大树下找婶子们学做鞋子。
  正值农闲,晌午天气也不错,暖洋洋的太阳照在身上比在阴冷憋闷的屋子里强多了,光线也好。
  而且村里老老少少基本上都拎着个小板凳坐在这儿,唠嗑的同时手上的活计还不停,就连这里头年纪最大的大娘都能一心两用,应承或插两句话。
  谁家媳妇生了,哪家的婆婆苛待儿媳,邻村村长家的小哥儿看中了个给镇上薛老爷做工的佃户非他不嫁,听说竟闹得要出家削发当姑子去……
  他们说得眉飞色舞、抑扬顿挫,周檀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
  “檀哥儿你把那布拿过来,我给你缝缝。”春婶子实在看不过眼好好的布被他如此糟蹋。
  周檀吃瓜的表情一顿,低头看了看手里的针线活计,讪讪一笑。
  “没事婶子,我回去琢磨琢磨就会了。”说话间,连忙将那块儿料子藏到背篓最底下,总不能让婶子替他做双鞋子吧。
  春婶子见他周檀确实不想让她动手,只好笑骂他两句讲究,放弃动手想法。
  本来他还想试试自己做双鞋子,现在他也不打算为难自己了,等哪天蹭个牛车去镇上买两双棉鞋就是。
  就是可惜那些总在他眼前晃悠的兔毛,暂时没法做暖和的兔毛鞋子。
  单单修补一下三间屋子用不了多久,重修院墙倒是费了些功夫。
  不过再费工夫,在大家手脚利索、经验丰富的情况下,又过了几日,叔伯们就撤了,临走前还用剩下的石料和木板,在院墙处垒了个鸡窝和狗窝。
  周檀看着焕然一新的小院儿,眼尾都弯了起来。
  除了东屋他只让人从外头修补了下明显的漏风处,剩下两间屋子除了还算结实的大梁外几乎全都被仔细填补修平,晒得酥掉渣的茅草屋顶也换上柔韧防水的茅草席子。
  连漏风的破木门都被人仔细地补上了缺口,毛刺也磨得光滑不剌手。
  修完这几间屋子,连带着人工钱,周檀一共才出了不到六两银子,他觉得很划算,但做工的叔伯里有不少人都觉得不值。
  修个房子都抵得上村里普通人家重新再搭一间屋子的价钱了。
  抛去人工,这笔银子主要花在了料子钱上。
  修缮房子不要换大梁,这笔钱就省下了,至于需要一些木头和碎石块儿都是叔伯们自己上山运过来,不需要周檀去花心思,所以修补三间屋子其实没用多少银钱。
  银子都花在了院墙上。
  自穿来后,他最满意的就是小院儿的位置,日后若无意外,他会在这里养老。
  这三间屋子等他再赚些银子,应该会重新推翻再盖上镇上富户那种青砖大瓦房,所以如今不必多费心思,简单修补下塌不了就行。
  但院墙的修建必不可少,十分重要。
  既能保全他住在偏僻山脚下的人身安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遮挡住村里人有意无意的窥视。
  他既然打算长住,干脆一次性将他在心里规划好用处的地方用院墙圈起来,日后也不至于扯皮。
  所以他这院墙是用的结实板正的大青砖,一般是镇上富户修房子才用得上,居然被周檀用来搭院墙,修屋的银子也都花在了这里。
  为着这事儿,没少被劝不动的村里人冷嘲热讽他败家。
  而这些话要么被周檀无视,相熟的人问起就说自己被上回地痞癞子吓破了胆子,院墙修得结实才睡得着。
  这个说辞一出,倒是没人再说什么了。
  院墙修得足有两米高,下头是青砖,上头掺和着黄泥碎石块,也算是节省了笔开支,不然圈这么大个院子全用青砖,周檀的钱袋子也打不住。
  院墙最上头的黄泥还没干透,周檀将视线移向了面积一下子变大了两倍的小院儿里。
  三间可怜的草屋在青砖院墙的衬托下格格不入,异常矮小简陋,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院墙底下,靠近三间草屋处垒了两个挨着的鸡窝和狗窝。
  小黄还太小,周檀担心给它移出屋子夜里会冻死,狗窝就暂时没打算动。
  鸡窝也空落落的,冬天不适合抓小鸡仔,春婶子和桂花婶子都来说让他千万别费那个银子去镇上买,等开春家里孵小鸡,匀给周檀几只就是。
  于是鸡窝也空置出来,留着明年开春再养鸡。
  堂屋空落落的,一个半人高的木头碗橱立在墙角,边上倚着一个小八仙桌和两个小板凳,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家具了。
  由于兔子群目前仍处于保密阶段,所以没有专门做兔子的窝,多余的土砖就堆到了院墙底下一角。
  兔子窝他打算用一种养殖模式搭建。
  正好,西屋后头有块儿之前搭院墙时特意留出来的空地,面积不小,而且前头有西屋的后墙挡着,左右和后头靠着比一个人还高的院墙,十分隐蔽,不特意绕到西屋后头根本看不到这还有这么大一处空地。
  这让周檀不得不感慨幸好他家周围没几户人家,有也是隔得远远的,所以每户人家分的地格外大。
  不过地分的虽然大,但起间房子还是件不容易的事,村里除了富裕些或特殊情况的人家,大多就是三间屋子,顶多家里孩子多在旁边多盖间厢房,所以屋前屋后都有不小的自留地,都种着菜。像他这样把自留地用院墙圈起来,还是极少数,或者说没有。
  王二就带着几笼马上就要靠牙啃出自由的八九只兔子送了回来时就看到周檀在和黄泥。
  他那两间茅草屋和周围几户人家挨得太密,隐私不好不说,他这几日很少出门,实在不能不出门时都在担忧等他回来两间草房子可能就被这窝钢牙兔啃倒了。
  兔子窝贴着院墙,已经垒了一层‘地基’了,王二本来准备送了兔子就走,看到周檀在干什么后顿住了离开的脚步。
  “搭兔子窝?”
  得到肯定的答案后,他接过了和泥的力气活,这力气也有他的一份。
  有了王二的加入,效率一下快了起来。
  两人趁夜垒了三层,周檀觉得差不多了。
  一层六个方洞,一个洞能容纳两只大兔子或三四只小兔子,十八个单间完全够了。
  朝外那面敞着,周檀用这几日闲时编的藤编网罩在上面,一一绑好。
  不过看到刚放进去的兔子,下一秒就呲着森白的大板牙开始啃咬起藤编网子。
  看得周檀愁得眉头都耷拉下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