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这些玩家看似来自各地,仔细一看全是某个势力的,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想到昨天保镖传回来的信息,夏姐明白了。
  看来那不是意外,而是人为。
  连保镖团都没察觉到,应该使用了某种无法被查探的高级道具。难怪江总要发火,混黑的都知道祸不及家人,他被暗杀这么多次,这还是第一次动怒。
  名单上这么多人,江济堂是奔着赶尽杀绝去的,只怕最后要不死不休。
  夏姐琢磨着这件事,心里还算平静。
  敌人太多了,省级算什么,副国级都有过,已经无所谓了。
  说起来,他们一开始还想利用酒、色、财迷惑他,但连人都见不到。之后就很彻底的走了另一条路线,还试过通过职务找江济堂麻烦。
  “现在知道这方面找不了麻烦,所以装都不装下杀手了?”夏姐心想。
  前段时间有其他省的什么机关什么协会找上门,要查圆梦美食屋的税务,查食品安全,查有无食品加工资格等等,结果直接被锦城和街边摊所在地政府怼回去。
  圆梦美食屋可是纳税大头,还能吸引玩家,对那些偏远地区的政府来说就是金娃娃。而对锦城,它的存在意义就更大了,平日呵护都来不及,能容别人动手指头?
  于是这些人又派出物价局,说圆梦美食屋定价有问题,要跨省约谈。
  嚯,这可是捅了马蜂窝,直接被上面当作‘擅用职权谋私利’的案例点名批评,当事人直接进去,其他现任领导都要记过审查,还顺藤摸瓜摸到某退休的副国级干部身上,降低了他的退休待遇。
  从这里就能看出官方的态度了。
  只要魔方世界存在一天,东区的重要性和江济堂的重要性就无可撼动。
  至于魔方世界消失会怎么样,凭这么些年的功劳,还保不下人吗?只怕那时候江总也是可以和他们抗衡的巨舰了。
  就是江女士那边,还得加强一下保护。
  其实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玩家们有点‘极端化’江济堂的情况。
  一部分觉得他简直是圣人。
  圆梦美食屋输出低价特效食物造福大众,到处免费治疗普通人,让更多人活下来。还顶着压力带头在魔方世界实行夏国法治,保证夏国玩家的生命安全,是底层玩家的‘清汤大老爷’。
  夏国普通玩家的生存率这么高,有他一份功。
  一部分则觉得他满手血腥不近人情,而且心思深沉狡猾如狐,和历史上某些手段残忍的情报局头子是一路人。
  虽然现在是整个夏国都在‘依法游戏’,但不知道为什么,仇恨值都在江济堂身上,外国人都觉得他是远东暴君,国内有些人也觉得他太过极端。
  所以暗杀层出不穷。
  “反正都不像人。”夏姐暗想。
  当时就需要这么一个很有号召力,也很有说服性的人,去坐镇官方,所以有了东区江总。现在他名号已成,也算是夏国官方玩家中的标志性人物,敌人才盯着他不放,一直在他身上找突破口。
  虽然江济堂说他有强大治愈力,炮火集中在他身上比较好,但事情不是这么说的。
  “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现在的名声都太极端了,我们可不搞个人英雄主义。得找些不痛不痒的小毛病自污才行。”为着江总的未来,夏姐今天也在殚精竭虑。
  第188章
  结束会议后,江济堂就表情自然的离开办公大楼,进入任务世界。
  太阳西斜的傍晚,柏油马路暴晒一日都快被晒融化,空气因为热度变得扭曲变形。一群小孩们拿着长杆网,在路边的杂草丛里捕飞来飞去的蜻蜓和金龟子。
  大卡车就在这个时候出现在马路尽头,并且朝着他们开过来。
  “哎哎,都往边上去,有车。”路过的农民驱赶跑到路上去的孩子,这路上可没有什么红绿灯,也没人看着,大车过来容易出意外。
  没想到这大车开到他边上就停下来,车窗摇下,里头坐着个白净漂亮的后生,穿着白衬衣,一看就是城里人。
  “大爷,这里是万林村吗?”
  “是啊,这里就是万林村。”农民抬头看车子,一边摘下草帽当扇子摇,这车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吹出一股股冷气,还挺舒服。
  “大爷,你知道万林村的张建业家怎么走吗?”
  农民表情一变,眼中生疑,但手里的帽子还是照常摇着:“我是知道,不过你找张建业干什么?”
  他旁边那几个小孩你看我我看你,窃窃私语:“张建业是不是张云姐姐的爸爸?”
  “他们夫妻托我准备点东西,喏,就在车里。”
  农民愣了一下:“张建业的家在那个方向,倒也不远,就是你这个车可能开不进去。”
  他们村就这么一条大马路,其他都是小路,别说这样的大卡车,稍微大一点的四个轮子,都进不去。
  “没事,我先找着人,再来搬东西。”
  江济堂靠边停下车,才从车上下来,还摸出一把糖果递给大爷和几个孩子。他们吃着糖,欢欢喜喜的带着江济堂去找人。
  两个大人,一群小孩儿,叽叽喳喳还伴随着蜻蜓振翅的声音,和吹过脸颊干燥的风。
  他们穿过厚厚的竹林,又走过一条窄窄的石拱桥,沿着水道慢慢走着,清澈的河水撒满碎金,路边的芦苇随风摆动,时不时飞出一只虫子。
  若是抬头看,也看不到后世常见的高楼大厦,前方只有蓝天和青山,山形圆润,像仕女脸上细细画上的眉,远虚近实又好似画卷。还有几根细细的电线剪开画卷,小鸟儿在电线上起起落落,是活的音符。
  万林村就藏在这样一个小天地里。
  “就到了。”老大爷说。
  他们走进一条青石板铺的小路,再左转进入一个胡同,最后在第七栋房子找到了张建业家。
  这里的房子都是上下两层的砖瓦屋,下头是四扇木门,上头配着四扇老式玻璃窗户。
  屋子不太大,估计也就四十多平米,上下加起来也就八九十。一家三四口住着还行,人数再多点就不够了。
  江济堂看了好一会儿,这样的房子他是见过的,都在最偏僻的地方,因为无人居住变得破旧,落满了灰尘,就好像迟早要被扫入历史缝隙的破旧。
  但现在,隔着几十年的光阴,他触碰到还活着的房子,它是这样有生命力。
  他忽然透过房子和附近一草一木看到了母辈的生活,甚至是进入了这样的梦境。江济堂难免有些奇异幻想:这个世界也有妈妈吗?她现在在哪里?以后还会认识那个男人吗?
  “哥哥,你是谁?”
  江济堂回过神,他的面前已经站了许多孩子。
  这里一排有五间屋子,外头再用石头围了一个大院子,就是一个相对私密的小天地。
  院子里晾晒着许多衣服,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他们在飞扬的彩色衣服间跑来跑去,是一群自由的小鸟。
  现在这些小鸟好奇地围绕着他。
  带着他来的大爷说,这一个院子都是老张家的,他四个兄弟,一人一间屋子,还有一间是老父母的。
  不过这里头的孩子谁家的都有。
  附近的院子都开着门,孩子们就到处串门,也不怕丢。毕竟有外人进村,一眼就知道。
  “那些卖货的货郎进来也知道?”
  “就那几个小货郎,都认识了。”大爷笑着说,他们这的人员几乎不流动,来往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这些孩子没有警惕性,看到他这个陌生人还嘻嘻哈哈围上来。他问什么都答,知无不言。
  江济堂挠挠脸颊:这些孩子的警惕性也太差了,以前出入都要盖章,人员不流动,但以后会越来越开放,陌生人也会越来越多。
  他突然有些不太舒服的预感,总觉得这样会出事。
  “张建业在不在?张家三嫂子,你家建业在家吗?”送佛送到西,大爷见院子里没有大人,就冲着里头喊。
  刚喊完,就见最旁边的屋子里走出一个穿着斜襟旗装的老太太,手脚利索,不大的眼睛灵活的转着,很精明的样子。
  “我大儿不在,谁找他?”
  “城里来的,开着个大车,来找他。”
  顺着大爷指的方向,老太太和几个孩子都看到了站在院子门口的江济堂,穿得体面,人也高大,太阳一照,白得发光,一看就不是农村孩子。
  “你是谁?找我家建业有什么事?”老太太就过来问情况了,一脸和气。
  江济堂和老太太说了情况。
  “东西?他们能有什么东西,非得大老远的运过来?这油费都好大一笔。”
  他已然看出老太太的不喜,看来他们一家三代并不十分和睦。江济堂想了想,便说:“是学习用的东西。”
  这个时代注重学习,这么说总没错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