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9节

  就拿这卖小羊羔的老汉来说,来的时候带了仨个,这会儿就剩一个了。
  活牲畜原本不好卖,赶两三个集市能卖掉已经算不错,这一个集市就卖掉了俩,的确还是十分可观。
  想想那江有成家的生意,还有他们家的运气劲儿,再瞧瞧自己这根本不开张的生意……
  难不成,真的是老天爷在脑袋顶上看着呢?
  这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打了个寒颤。
  江有成带着江米夏和宋景韫径直往肉铺走。
  买肉的人不少,屠户也忙的不可开交。
  案板上头放着各式各样的肉,案子底下的木盆里放着猪肝猪心猪大肠等各种猪下水。
  宽裕的买肉来***细些的买排骨,若是又想解馋又想省钱的则是买幅猪下水回去,虽然远不抵猪肉,味道也有些腥膻,可好歹是个荤的。
  “两斤五花。”江有成挺直了腰板,“要好的。”
  从前是惦记着家里头只有这一个闺女,要想方设法地给闺女攒些银钱傍身,日子过得抠搜,平日里只有逢年过节才敢这么买肉。
  这回手里有银钱,江有成也有底气,话说的也比平时响亮豪迈,震的肉铺子里头都嗡嗡响的,引得有些人直捂耳朵。
  “得嘞,二斤五花肉。”屠户平日里叫卖,习惯了高嗓门,这会儿倒不觉得有什么,只麻利的在那剩的不多的五花肉上划拉了一块。
  上称一称,不多不少,正是二斤。
  五花肉一斤十八文,两斤便是三十六文,屠户给算便宜了一点,要三十五文。
  江有成付了钱,拿了屠户用麻绳捆着的肉,放到荆条篓子里头,盖上盖子。
  回去不必背什么东西,且这个天儿也不热,三个人便一边说话,一边溜达着回去。
  到家的时候,日头已经在正当空。
  刘氏正在家里把她上午割的荆条给收拾一下,见三个人回来,且手里头都没啥东西,咧嘴笑了起来,“东西都卖完了?”
  “都卖完了。”江有成十分高兴,“编的筐子,篮子,还有鱼,都卖了个干净。”
  “我跟你说,今儿个还真是多亏了景韫呢,要不是他,这一篓子的鱼也卖不了这么多钱呢……”
  接着,江有成把集市上鱼卖不出去,有人打趣,宋景韫提出来去福运酒楼卖鱼,最后那些个说风凉话的人全都住口不敢说话的事儿,统统说了一遍。
  口沫横飞,绘声绘色的。
  “这些人,可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咱们家的事儿是咱们自己家的,跟他们又没关系,在那说什么嘴!”
  刘氏性子温和,平日里除了二嫂张氏外,极少跟其他人红脸。
  但凡跟人红脸,势必是因为旁人说江米夏是傻子。
  此时她听到旁人这般嘲笑讥讽自家闺女和女婿,满脸的怒气,“你也是,怎么当爹的,孩子被别人这么说,还不回句嘴,还等着小夏回来给你出气。”
  “我这不是嘴笨嘛……”
  江有成颇为愧疚的挠了挠头。
  他的确是嘴笨,而且是越激动或者越紧张的时候,越说不出话来。
  刘氏这么多年,也知晓江有成的性子,这会儿也不追究那么多,只白了江有成一眼,“往后在外头,可得护着孩子,不然这爹娘不是白当了?”
  “记下了,记下了。”江有成满脸都是讨好的笑,“娘子还是赶紧做饭吧,别饿着孩子。”
  为了早些去赶集,晨起早饭吃的早,这会儿已是腹中如擂鼓一般。
  刘氏拿了那五花肉,舀了水洗涮一下,进灶房忙活去了。
  江有成帮着烧火。
  五花肉切大小合适的小四方块,入水煮去血沫,加料炒糖色,加水炖煮。
  大火烧开,小火慢炖,这香气便顺着锅盖的缝隙,丝丝飘了出来。
  “好香。”宋景韫抽了抽鼻子。
  连江米夏也咽了咽口水,跟着点头,“是啊。”
  到这里了几日,家中日子过得清贫,她这也是头一回能吃到红烧肉,单单是闻了这味道,就已经馋的不得了。
  而刘氏这里,想着既是吃红烧肉了,晌午时,便用高粱米和大米,混着蒸了一锅二和饭。
  高粱米口感粗糙,大米软嫩,前者多,后者少,吃起来口感到是好不到哪里去。
  担这样的二和米饭上头浇了一大勺的红烧肉,连肉带汤的,看着油汪汪,红润润的,连那二和米饭都浸满了香喷喷的肉汤,吃上一口只觉得满嘴都是红烧肉的浓香滋味,也就根本顾不得这二和米粗不粗,剌不剌嗓子的问题了。
  红烧肉肥瘦相间,肥的软嫩,瘦的烂糊,入口即化,齿颊留香。
  宋景韫吃上一块,整个人都兴奋了起来。
  这红烧肉可真好吃,猪肉可真好吃。
  娘子没有骗他,这真的是怎么做都好吃的肉,比鱼肉好吃,比鸡蛋羹也好吃。
  食物这种东西,真的是没得说,实在太奇妙了。
  想想在星际时,每日不过是例行公事一般去吸收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命,简直如行尸走肉一般,了无生趣。
  宋景韫突然觉得,能穿越到这里,可能是命运的眷顾!
  午饭,宋景韫吃了整整两碗。
  下午帮着江有成处理荆条时,宋景韫一弯腰便要打一个饱嗝。
  不过这个饱嗝,是红烧肉味儿的。
  因为中午炖了红烧肉,晚上刘氏做了一大锅的红烧肉汤饸烙面。
  红薯面压的饸烙,配上点鲜嫩嫩的菠菜叶子,再配上香喷喷的红烧肉汤……
  第12章 提议
  宋景韫再次吃了两碗。
  晚上,躺在床板上时,宋景韫有些睡不着觉。
  一是因为撑的。
  二是因为还惦记着红烧肉。
  真的好吃,怎么吃都好吃。
  宋景韫舔着嘴唇,侧了侧身子,低声跟江米夏说话,“我明天还去叉鱼?”
  这小赘婿,莫不是叉鱼叉上瘾了?
  江米夏扬起了眉梢,“家里的鱼还够吃几天,叉的鱼太多的话,容易放坏,要是都做成咸鱼的话到是也还好,不过天儿越来越热,怕是也会不好吃。”
  “不是要吃鱼。”宋景韫摇头。
  “那是要做什么?”江米夏想了想,“拿去卖钱?”
  “嗯,卖钱买猪肉。”宋景韫如实回答,“炖红烧肉吃。”
  得,是馋红烧肉了。
  不过不能怪宋景韫馋,如果有可能,她也想时常吃上红烧肉。
  “现在离下个集市还有段时间,叉来的鱼只能腌起来,卖的时候就不新鲜了,而且今天去卖鱼并不顺利,卖给福运酒楼也只是碰巧,并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想赚钱的话,只靠这个怕是不成。”
  江米夏道,“还是得想一想别的办法才行。”
  “那你有办法吗?”宋景韫问。
  “容我好好想想,然后再试试,看可行不可行。”江米夏说着话打了个哈欠,“不过现在,需要睡觉。”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晨起日头升的早,起的也就早,现在的江米夏实在是困得眼皮子打架。
  没有充足的睡眠,她的大脑是不转圈的。
  “哦。”宋景韫重新躺了下来。
  不过一双眼睛眨啊眨的,许久才闭上。
  晨起吃罢早饭,江米夏见江有成开始编筐,便凑到了跟前,“爹,这荆条筐虽说好卖,可卖的价钱不高,忙活好几天也赚不到几个钱,爹既然有这手艺,咱们试着编些别的?”
  “编啥?”江有成一脚踩着荆条,正用足了力气在地上的圆坑里头,把荆条弯成筐子底儿的圆弧度。
  “咱们要不要试试编些竹篮子?”江米夏提议,“我看镇上卖的竹篮子,比咱家的荆条筐,荆条篮子小多了,价钱却不便宜,一个就要三十文呢,一个竹篾子的小针线笸箩,也要十几二十文,比编一个大荆条筐可省力气呢。”
  “村后头那山脚底下有一大片竹林,那的竹子也随便砍,咱们去砍些竹子过来,劈成竹篾子,编些精细的东西,也能多卖些钱。”
  江有成的动作顿了顿,满脸迟疑,“听着是不赖,可我这编荆条筐也编的有些年头了,做的是粗活计,怕是编不出来那么精细的东西啊。”
  那种巧手干的活,他能干的好?
  这个回答,到是在江米夏的意料之中。
  做久了手中固定的活,时间长了会习惯性只呆在这里,不想再去尝试做旁的事儿,同时也会因为自己的状况而对做其他事儿产生浓重的不自信感。
  尤其在这样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时代,默守陈规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去尝试、去突破的思想和能力。
  “爹的荆条筐编那么好,这手可是巧着呢,我看编这个完全不再话下,再说了,先试试嘛,实在不行了再说。”
  江米夏笑道,“而且编荆条筐是个力气活,我我们想帮爹个忙许多时候都帮不上,想学都学不来,编竹篾子的话,我们也能跟着劈劈竹篾子啥的,也跟着爹学一学编筐手艺,往后全家人齐上阵,总归多出些活。”
  “实在不行,爹这荆条篮子也先编着,我力气也大,先带着景韫去后头砍竹子去,回来先试着弄一弄,要是能弄好,咱就接着干,咋样?”
  昨天江米夏在镇上也瞅了一圈,观察了一下市场行情,也结合自身的情况,好好想了想。
  她没什么拿得出手,能够碾压这个时代土著的技能,但身为现代人,她思维灵活,这发家致富,不妨从结合家中人目前拥有的技能,略加改造开始。
  “我觉得闺女说的不错,先试试嘛,成了最好,不成也没啥损失,原本不扎本的买卖,顶多就是多忙活点而已,这庄稼人还怕忙活不成?”刘氏附和道。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江有成也不想让闺女失望,只点头,“成,那咱就先试试。”
  “那我跟景韫去砍竹子去。”
  江米夏说着话便去寻砍刀,又寻了两截结实的麻绳,预备着待会儿绑竹子用。
  闺女力气大,现在脑子也清醒的很,后山脚离的不远,去砍两根竹子回来还是没问题,能让人放心的。
  不过刘氏还是叮嘱了两句,“砍两根就回来,别贪多,别往深处走,这山里头野东西多,别被伤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