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12节

  与上次的阴阳怪气不同,这回全都是热络而友好的寒暄。
  毕竟上个集市的生意实在是没眼看,这次要是生意再不好,回去不好交代不说,这日子也难过。
  玄学这种东西,还是要信一信的,万一有点用呢,还是不能跟钱过不去的。
  虽然这样的话,感觉略微有那么一点点丢脸。
  毕竟上回笑话人家,话说成那个样子,这回说这些话,到底有点上赶着讨好的意思了。
  不过,为了钱嘛,不丢人……
  几个人讳莫如深地说了话,接着又各自看了对方一眼,心领神会,并不觉得尴尬。
  伸手不打笑脸人,上回的事儿最终丢脸的也是他们,而且八竿子打不着,平日里也没啥交集的人,江有成和江米夏也懒得跟他们说道太多,也不多做回应,只将东西摆好准备叫卖。
  常用东西,竹篓子,竹筐子,竹篮子啥的,也是容易有损耗,且不是人人都会做的,更何况,这里东西齐全的很。
  随着江有成的一声声吆喝下,来挑拣买东西的人不少。
  中个儿的竹篓子二十三文,竹筐子小一些,二十文,竹篮子编的稍微费劲一些,要二十七文。
  整体价格算是颇为中肯的。
  这也是江米夏的主意,这种再怎么说也是粗使的东西,原本做的也就不算特别精细,薄利多销,量上去了,赚的钱反而更多。
  而这个主意显然十分奏效,不大会儿的功夫,竹篓子卖了三个,竹筐子卖了两个,竹篮子卖了一个。
  等到日头升高时,原本摆了一大摊的东西,已是卖了个七七八八,只剩下最后两个竹篓子。
  原本空瘪的钱袋子变得鼓鼓囊囊,江有成嘴角几乎咧到了耳朵根去。
  周围人的生意也不错,至少比预想的好一些。
  “别说,有点用处。”
  “看起来老天爷都在天上瞧着呢。”
  “多积德,才不损财运啊。”
  “为啥我瞧着,有点沾他家气运的意思呢……”
  一群人窃窃私语,但也觉得最后一个人说的话有些过于夸张了。
  这么多人生意都不赖,要真是沾他家气运,那他家得多大气运?
  不过这气运大不大的倒也不要紧,要紧的话,多说些讨彩的话,派上些用场,这也就够了。
  江有成和江米夏忙着卖东西,也顾不得旁人都在说些什么,反而是在跟宋景韫商量着晌午割肉回去的事儿。
  要吃红烧肉!
  大块的,吃过瘾。
  宋景韫的想法很明确。
  “成,吃过瘾!”江有成豪迈地拍着胸脯,揣在怀里的钱袋子,被他拍的是哗啦哗啦响,“等卖完这两个竹篓子就去。”
  话音落地,一个中年男子,站在了江有成的跟前,“你这竹篓,咋个卖?”
  “一个二十三文,不还价,就剩最后两个了,你要是能都要了,给你算四十五文。”江有成憨憨一笑。
  男子没答话,只拎起竹篓,打量一番,又掂量了一下,笑了起来,“你这竹篓,可够沉的,我看着集市上有人卖的竹篓就比你这个轻多了。”
  竹篓沉?
  不沉吧。
  再说了,这竹篓,不都这样么?
  今儿个卖了这么多东西,还真没有人说东西重的。
  江有成抓了抓耳朵,觉得眼前这人不像是个来买东西的,反而像是挑刺的,就有些不大想理他。
  反倒是江米夏,打量了眼前人一通。
  中年男子,面白无须,身上的蓝色长衫不算新,却洗的干净,看着斯斯文文,拿着竹篓的手指修长且骨节分明,不像是时常做活的人。
  这样的人来西市买竹篓……
  第16章 傻闺女
  江米夏张口解释,“这沉有沉的好处,农家人,背这个都是做粗活的,装的都是沉东西,我爹编的竹篓,做打底的竹片用的厚,耐用,不过坏处就是略微沉上一些,不过农家人力气大都大,也不觉得沉。”
  编竹篓时,江米夏将江有成编竹篓时,费力的将支架弯出弧度,便好奇问他为何不削薄一些,这样编起来也省事,江有成当时给的缘由便是方才她说的那些。
  “还真是。”男子把竹篓子翻过来,看到了竹篓的打底的确是十分结实耐用的,只点了头,“话说的也有些道理。”
  “那轻一些的竹篓子能编吗,比这个个头再小一些,不装太重的东西,怎么轻便易背怎么来。”
  江米夏看向江有成。
  技术上的事儿,她知道的有限。
  江有成点了点头,“能,竹篾子片薄一些,窄一些,编成单层的,只要不背重东西,也结实耐用的。”
  “嗯。”江米夏接着道,“就是不知道你这里能要多少?”
  父女俩一个憨厚,一个伶俐,到是有些意思。
  男子笑容里带了一些玩味,再次用手敲了敲那个竹篓,道,“这俩我就先拿走,你就按你说的,片薄一些,窄一下的竹篾子,编成模样一样的,大小再比这个竹篓子小上这么多应该就成。”
  一边说话,男子一边比划了个大概的大小,“要五十个。”
  五十个?
  今儿个一共拿了十五个东西来,就已是卖了三百个钱,这要五十个,好大一笔买卖呢。
  这从前一年到头劳作,地里头的收成连带着编荆条筐子,一年也不过四五两银子,堪堪够一家子一年到头的吃喝嚼用,略微攒下那么一丁点钱。
  这一笔买卖就顶上两三个月的收成!
  江有成兴奋地想搓手。
  江米夏却是抿嘴笑了笑,“要的可真不算少,不过这东西也算是订做,我们家最好也是先编个样子出来,您这点了头,觉得没问题了再编,如若不然到时候编出来的您不满意,两边都不合适。”
  “还是我们家先编一个,明儿个拿给您看,您点了头,咱定了价格,约好交货时间,您交个定金,咱签个简单的字据,这买卖也就定下来了,您看咋样?”
  不慌不忙,有条不紊,一桩生意安排的妥当,关键点也说的清楚。
  “不错。”男子看着年岁不大的江米夏赞许点头,“就按你说的来。”
  “我叫周兴,帮我家主子打理西边的一处小茶园,也是刚接手,东西都缺着,便来镇上逛一逛,买些用着趁手的家伙什。”
  周兴道,“等明儿个你先编好一个,送到我们茶园去,我瞧瞧看,好的话咱们就把生意定下来,你们往西边走,到山坡那了,就寻邵记茶园,那一片的都知道这茶园,不难找。”
  镇子西边,有几个山坡。
  江米夏没去过,不过倒是听说那有几处茶园,果园,还有花田什么的,都是富贵人家的产业,里头的东西也是紧这权贵们供的,外头见不着。
  “都听周管事的,明儿个就送去。”江米夏笑眯眯地应了下来,又道,“那这两个竹篓也给周管事算便宜一些,给上四十文钱吧。”
  傻闺女哎。
  江有成一听江米夏这话,顿时有些急。
  都要做这么大的买卖了,这两个竹篓子还不白送?
  这要是因为没送这俩竹篓子,周管事生了气,不做这生意了,岂不亏大了……
  江有成拼命给江米夏使眼色。
  江米夏满脸无奈,但这个时候也没法解释,只全当没有看见。
  “老哥也别使眼色了,眼珠子都要飞出来了。”周兴笑出声来,拿了钱袋子出来,数了四十个钱给了江米夏,将那俩竹篓子摞到一块,背起了最底下那个。
  接着,伸手拍了拍江有成的肩膀,“你这闺女,可比你精多了,往后凡事多听你家闺女的话,有好处。”
  看着周兴走远,江有成是把后脑勺抓了又抓,接着看向江米夏,一脸茫然,“这话啥意思?”
  “意思就是,眼看着是笔大买卖,可现在没到手里头,这能看到的钱,不见得会落在咱们口袋里,这会儿就白送,对方要是扯谎,这竹篓就白搭了。”江米夏道。
  “那这生意要是真的呢?”江有成又问。
  “是真的也没事,明儿个价钱要是定得好,咱觉得赚得多,愿意给点添头就给点,哪怕单独给些好处呢,只要生意已经说定了,也是可以的。”
  江米夏道,“总的来说呢,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一码事归一码事,千万不能瞧见前头有饼就开始端汤盆,到时候饼吃不着,汤盘也没了。”
  江有成想了好一会儿,重重点头,“是这个理儿。”
  接着嘿嘿笑了起来,“还是闺女看的透彻,想的明白,爹这一大把岁数,到是糊涂了。”
  “没爹咋有闺女?”江米夏拽起江有成的胳膊,“爹,咱赶紧去割肉去。”
  “走。”江有成背起自己用的竹篓子,把麻绳拾掇了拾掇,领着江米夏和宋景韫一起去肉铺。
  这次要了三斤五花肉,预备着晌午炖一回,剩下的再慢慢吃。
  买完肉,江米夏提议又去买了块豆腐。
  小赘婿晚上都在奋力帮家里头做活,惦记吃红烧肉和煎豆腐,也得犒劳犒劳。
  今天卖了足够的钱,江有成也大方的很,凡事也听江米夏和宋景韫的。
  晌午,一家人再次好好饱了顿口福。
  吃饱了好干活,下午全家人便琢磨起编小竹篓的事儿。
  竹篾子要片的更薄,也更窄一下,打底的竹片也得讲究点分量。
  江有成在那琢磨这个事儿,一边也在不停的尝试,竹篾子要片到什么样的厚度,编着合适,用起来也耐用。
  而江米夏则是拿了跟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的。
  宋景韫歪着头看,“这是啥?”
  “图样。”江米夏喊江有成过来,“爹,你看我画的图样子,编哪种合适?”
  江有成过来看了一眼。
  是两种样子,一个就是正常的篓子,上宽下窄,口大底儿小,另一个则是口也大,底子也小,但中间脖颈那小,肚子又略微突了出来。
  “这个长的跟花瓶一样,怕是不适用。”江有成道,“这大物件卡脖子那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