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40节

  “这样的话,咱们能做出来的东西就多,也不至于看着能赚的钱赚不到,且把编筐的带出来之后,咱们也不用这么累。”
  “爹说咋样?”
  “听着是挺好,可……”
  江有成满脸都是犹豫,“可这编筐手艺,说教人就教人的,会不会不大好?尤其这不漏水竹筐和囊箧的编法,还是景韫想出来的,这到底是稀奇的东西,要是随便教人的,不就流出去了?”
  这种手艺,再怎么说都是安身立命的本钱,是能够吃饱饭的铁饭碗。
  越少的人会这手艺,那他们的饭碗端的也就越稳。
  越多的人会这手艺,那他们兴许就会没饭吃。
  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要不然当初江春石那木匠师父牛二,也不至于天天藏着掖着,恨不得把自己的手艺当宝贝一般捂着了。
  江米夏闻言,抿了抿唇。
  江有成的担心,在情理之中,也是人之常情。
  手艺的传承,素来都是谨慎又谨慎的,对于能够接衣钵的人也是谨慎又谨慎,生怕多一个人知道。
  这样的做法的确是能够保准一些手艺不流失到外人手中,但同时也极大限制了生产规模,对于她现在想要达到的效果,显然是不可取的。
  江米夏道,“爹的担心我明白,也有必要,不过咱们寻人来做活时,可以寻咱们同村之人,白纸黑字的签上字据,明确规定再咱们家学手艺的话,需得在咱们家做够多少年的活,不得再去旁处做同样的活等类的。”
  “否则的话,便需将以前所有的工钱全部退还,且赔偿咱们的损失,如果有人违反,咱们便可以拿着这字据到衙门去告,有衙门和律法在,估摸着旁人也不敢故意生事儿。”
  “我知道爹也是怕旁人学会了这些手艺,到下一辈的时候,咱家没了营生,但咱们雇了人,编更多的东西,赚更多的钱,用不了多久的功夫,便能把这辈子编筐的钱给赚回来,可以给下一辈置办足够的田地产业,而下一辈可以继续把产业给发扬光大,可比只守着这编筐手艺好的多呢。”
  “爹不妨算一算这笔账,看看哪个能划算?”
  第59章 收学徒(上架加更)
  听江米夏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江有成挠着头皮想了好一会儿,最后抬了头,看向刘氏。
  刘氏把碗中最后一口米粥吞了下去,几乎没有丝毫的迟疑,“我觉得闺女说的对。”
  自江米夏醒了之后,这人是越来越机灵,但凡说的话也越来越有道理,按照她的话去做的事儿,也几乎没有一个不赚钱的。
  现在江米夏想着办个作坊起来,刘氏觉得,没什么问题。
  眼下这事儿,刘氏同意了。
  宋景韫那更不必说,素来是自家闺女说啥,他就是啥的。
  江有成再无半分犹豫,也点了头,“成,就按闺女说的来,不过待会儿我得去跟里正说说这事儿,此外呢,我也想着咱们往后要开这作坊的话,要不要每年拿出来一部分钱,捐到村子里头的祠堂,给那些孤寡老弱的添补些?”
  同宗同姓的在一个村子,时常是谁家富裕了,稍微拉扯一些其他人,谁家有事儿了,旁人也会帮,遇到谁欺负村子里头的人,那都是全村老小一起上。
  这便是宗族。
  族内的这些事江米夏了解的不多,但人情世故方面她却也知道。
  仁心善行是好事,也是拉拢人心,树立威望的好办法,家中的生意往后肯定还要越做越大,从一开始就做好一些事,遇到特殊状况时,族人也能帮着伸头。
  “就按爹说的。”江米夏道,“我只知道如何做生意赚钱,人情世故上的事儿我不大懂,爹看着办就行。”
  哪里是不懂,不过就是让他这个当爹的脸上添光罢了。
  江有成嘿嘿笑了笑,把碗中的酒给喝了干净。
  第二日吃罢早饭,江有成去寻了江正信,说自家想开个作坊,从村中雇人做活,以及作坊赚的钱每年往村中祠堂捐上半成的事儿。
  “这可是好事那。”
  江正信一听这个,满脸都是笑,“村子里头的人能做活赚钱,祠堂这里每年还能得半成的捐款照顾那些孤寡独居的老人或者妇孺。”
  “有成哥,你这说的是自己想赚钱,可也算是给村子里头办了一件大好事儿呢。”
  “可千万别这么夸我。”江有成嘿嘿笑了笑,“这不还得劳烦着你这边,帮着把这事儿给张罗一下,都给大家伙说一声,看看谁家的年轻后生愿意做这个营生的,就来我家了解一下情况。”
  “成,这事儿你别管了,我帮你张罗。”江正信满口答应了下来,并在晌午边儿的时候,敲了铜锣,等村民都集中到祠堂门口时,说了江有成家要雇干活的人,付费收编筐学徒的事儿。
  注意,是给编筐学徒工钱,不是编筐学徒给他们家交钱。
  这消息一出,江家村跟炸锅没什么两样。
  “这江有成,脑子应该没事儿吧。”
  “咋个说话呢,人家收个学徒,就说人家脑子有事儿,我看你才是脑子有事儿,说出这种话。”
  “别着急别着急,我就是说这事儿,这有手艺的恨不得捂得跟什么似的,就算想着带徒弟的,那也是让学徒交些孝敬钱,才能跟着学手艺的,这江有成不但不收钱,还要给学徒发钱?”
  “你要这么说,的确是有些稀奇,这是真的吗……”
  “哎呀,想那么多干啥,去人家家问问不就得了嘛,你看看你们,要交钱学手艺的说人家黑心,这给钱学手艺的还要问为啥,真难伺候,人家江有成家愿意出工钱,还不是因为人家一家子人都是善心人?”
  “就是就是,做人得知道感恩才行呢,也别在这儿瞎猜,去问问人家江有成家,就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哎哎哎,你们别这会儿去,咋的也等着吃完饭再去,这会儿都围着去,像啥话……”
  农家人规矩,不是做客,吃饭的点儿不上门,有想在人家家吃饭的嫌疑,要避讳一二。
  这是规矩,人人都要遵守的规矩。
  于是,所有人虽然心中跃跃欲试,却还是先回家吃了晌午饭。
  但在江米夏一家放下晌午饭的饭碗,碗筷都还没收拾完时,便有人陆续上门,询问这做活和做学徒的事儿。
  需要做什么,工钱几何,什么样的人才愿意用?
  因为还要做半个月后送到书院的囊箧,江有成,宋景韫和刘氏三个人忙着做活,这应对问询的事儿,落在了江米夏的头上。
  江米夏也不含糊,摆了桌子在自家门外头,跟每一个来问询了解的人,都一一解答。
  若是来做活的,做的是砍竹子,劈竹片的活儿,要求身强体健力气大,最好是男性,年纪不能低于十六岁,每个月的工钱,是四百文,试用期一个月,试用期发八成工钱,试用三天不合格的,按天结算。
  若是来做编竹筐学徒的,学徒期每个月工钱一百文,试用期一个月,依旧是八成工钱,学成后需继续在这里做活,且需做满十年,否则便是违约,而在作坊做工期间内,作坊确保工钱不低于市场行情价。
  但中途因身体原因或作坊经营不下去关门大吉的不属于违约范畴,十年满后,可继续续约或做旁的活,但自离开作坊后,十年内不得做此类的活计,亦不能教旁人做,否则亦是违约,需给作坊赔偿。
  而正式开始编筐后,每个人每月的工钱是三百文的基础上,按编出成品的量计算提成,多劳多得,基本上每个月的工钱都不会低于五百文。
  若是超过五个月学不会的,愿意做砍竹子的活儿可以悠闲录用,如果不愿意,可以另谋出路,但近五年内不能再做此类的活,否则的话,便要进行赔偿……
  江米夏说的很细,江家村的人也听得明白,更觉得十分合理。
  最重要的是,这工钱不算低,且学成后,就能在作坊一直做活,不能说是个铁饭碗吧,也算是有最基础的保障。
  于是江家村许多适龄的人,都来报名。
  江米夏一家人商量过,刚开始不需要那么多人,只需要一个做砍竹子活儿的人,两个学徒就好。
  而报名的人,远超过这个数量。
  人多,自然得挑选一番,选出最为合适的人。
  砍竹子劈竹片的没什么太大讲究,力气大,且能够确保长期做活就行,在报名的十多个人里头,江米夏和江有成最终确定了江棒谷。
  江棒谷二十岁出头,正是浑身有力气的年岁,且家中兄弟也多。
  第60章 想不明白
  兄弟多,爹娘在,没分家。
  这样的话,家中田地的活有人做,不至于今儿个得去收棒子,明儿个得去种麦子啥的,耽误干活。
  到是收编筐学徒这边,报名的人更多,也更不好敲定人选。
  编筐是个手艺活,人得精,手得巧,知道学。
  江米夏和江有成筛选了两三日,又要觉得差不多的上手试了试,最终也把人确定了下来。
  十八岁的江东口,和十七岁的江强。
  人确定了下来,这活自然也就开始做。
  该砍竹子的砍竹子,该劈竹片的劈竹片,该学手艺的学手艺。
  江米夏家的院子,因为多了三个人干活,比平时越发热闹了起来。
  而经过几日的磨合,三人对自己的活也渐渐上手,按着江米夏和江有成的安排,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江米夏一家,对他们挑选出来的人,可谓十分满意。
  不过,也有人不满意。
  譬如,江大头这两日便十分烦闷。
  因为没有被选上去做砍竹子的活。
  他今年二十二岁,生的人高马大的,浑身都是力气,可以说是比江棒谷力气还大的人,去做这活最为合适。
  而且他家中爹早死,老娘长年卧床,娶进来的娘子前两年好端端的发了病,口歪眼斜,手也不停使唤。
  虽说媳妇现在能勉强自己顾着自己,若是状况好的时候也能帮着喂鸡,煮个饭,做些简单的活计,但下地做活这些却是指望不上了。
  因此,他也十分需要这一个月能得四百文钱的活。
  有了这四百文钱,再加上家中那几亩田地两季的收成,够一家三口吃饱肚子,也够给他娘和娘子抓药,甚至还能有点结余,这日子便能好过起来。
  可偏偏,江有成和江米夏没有选他。
  江大头有些想不明白。
  甚至觉得江有成和江米夏是不是故意针对他。
  因为他在早些年,江米夏还傻着的时候,笑话过她?
  可那个时候他年岁也不大嘛,有小孩儿起哄,他也就跟着笑了两声,但也没有去捉弄江米夏的,至于记仇记成这个样子?
  江大头越想心里头越烦,在拉着地里头割下来的棒子杆儿回家走,路过江米夏家里时,狠狠地剜了一眼。
  眼神中,满都是幽怨。
  江春河刚好路过这里,也是停下来,同样剜了江米夏家一眼。
  他已经许久不曾猎到东西了,被江有财给骂了好几次无用,最后也只能跟着家里头人,去地里头做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