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60节

  “周管事能喜欢,也算是对瓷窑手艺的认可了。”
  江米夏笑道,“我看茶园现在出茶量也不少,这茶叶是都运到府城那边了?”
  “嗯。”周管事道,“府城那边的茶行,每年都从茶园这里收茶,给的价钱也合适,茶园这生意也还算可以。”
  说起茶园这的生意,周管事也是颇为自豪的。
  自家主子收这茶园时,所有人都不看好,只说发生过命案,虽然价格低,可耐不住地方不吉利,就算价格再便宜,这钱也是白白扔了出去。
  这样的话,周管事听的太多,心里头也是铆足了劲儿,要把这个茶园做好做赚钱,好给自家主子争口气,也让那些个眼皮子浅的人瞧一瞧,只要好好做,什么吉利不吉利的,都是虚的。
  而现在,周管事也用实际结果向众人展示,他家主子的决定是对的,而他自己也是个能干的管事。
  “这茶行从茶园收茶,低价收,自己发酵制了茶,便能高价往外出,赚的比茶园要多的多,周管事没有想过茶园自己单独做上一种茶叶?”
  江米夏道,“给茶行供货的生意,的确能赚到钱,也省事儿,不过这一般对于散户茶农来说最为合适,只需好好种茶,采茶,晒茶就好,不必操心买卖的事情。”
  第91章 主意
  “可茶园这么大,每年产茶量也不少,周管事又是精明能干的,单单只是起个供货的作用,我是感觉有些大材小用了。”
  周管事听明白了江米夏的意思,微微点头,却也叹了口气,“咱们也都这么熟了,在你跟前我也不瞒着。”
  “说实话是我也有心想着把茶叶往精细了做,最好也能做个名堂出来,也不枉我入了这一行,只是这茶园众多,茶行更是众多,想要把茶叶的名气打出来,着实是难。”
  “再者,咱们这边的茶树,也算不得名贵品种,顶多就是算是中等茶叶,没什么特别新奇的地方,就算能请来的制茶师父,做出来的茶叶品类也是寻常品质,这要想自己往外卖茶叶,那就更难了。”
  “周管事不妨试一试这茶叶罐子?”江米夏道。
  “自然是要试的……”
  周管事话说了一半,略愣了愣,在想了一会儿后,这才反应过来,“江娘子的意思是……”
  “不过其他人的手,晒好的新茶可以进行小份小份的炒制和发酵,待干燥后直接装罐封装,罐子大小相同,每罐茶叶分量相同,若是想买茶叶,便只能买这一罐,若是想买多了,也是论罐多买,绝对不散称。”
  “若是外人问起来为何如此,可以说之所以茶叶要按罐分装,是因为每一罐茶叶都是分别炒制和发酵的,滋味上都有细微的诧异,所以以此来盛装。”
  “再者,从制作完成后便装罐密封,可以防潮防霉,更能确保茶叶品质,以此来显示茶叶制作工艺上的用心。”
  江米夏解释道,“价格上可以定个中等,甚至略微偏上的茶叶价格,寻常家庭,中等茶叶常见,贵茶待客却又不是能够完全负担的起的,茶园的茶叶若是能够做出来,既显得不同于寻常茶叶,又因为制作精细而拿的出手,想来也是颇为受欢迎的。”
  周管事听完江米夏的提议,连连点头,“想法属实不错,制茶上小份制作,也可以弥补一下制茶师傅的技艺不足,再来密封装罐,也能在喝茶时,提升茶叶的口感,足以支撑茶叶的价格了。”
  再来,于这酒水和茶叶上,周管事一直都认为,心理作用比东西更为重要。
  你说这东西好,名气大,寻常人尝了,其实大都尝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旁人说好,也跟着喊上一句好。
  眼下这茶叶噱头若是够,品质又不差的情况下,也就更容易出彩。
  周管事越想,越觉得江米夏的提议颇好,“我这就跟我家主子商量商量这事儿。”
  继而又笑道,“江娘子尽心尽力给我们这茶园出主意,若是这茶叶生意到时候做的好,我一定替主子好好谢谢江娘子。”
  “谢就不必了,往后你们茶园茶叶罐子都从我们江家村的瓷窑来定就行。”江米夏笑道,“等你们茶园生意做大,再收茶园下来,这竹编的东西就从我们作坊买。”
  “一定,一定。”周管事答应地十分干脆。
  主意这种东西,是千金难求的,别说从江米夏那定茶叶罐子和竹编东西了,到时候再重金酬谢,那都是应该的!
  “我看再加上一条,往后你家的茶叶别管了,都有我们茶园提供,无论往后茶园这出什么样的茶叶,都给你家留一份,足够你们日常用。”周管事补了一句。
  “那真是多谢周管事了。”江米夏笑眯眯地道谢。
  “谢我做什么,是我该谢你才对。”周管事顿了一顿,看向江米夏,“你也是真舍得,这么好的主意,都愿意给了我们茶园。”
  以江米夏这生意经,且聪明伶俐的性子,家中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这般长此以往地,往后再过上个几年,说不准也是有能力买下一座茶园的。
  她到时候完全可以按照她的思路去做这样的茶叶,自己去赚更多的钱,着实没有必要告诉他才对。
  “不瞒周管事,我这脑子里头装的生意经多的是,简直是用不完,白白搁置着也实在浪费的很,不如做个人情,顺便把我们这瓷窑和作坊的生意给带一带。”
  江米夏笑道,“再来,时移世易的,我这会儿想出来的想法,宝贝似的先藏着,结果藏来藏去,等着我拿出来的时候,旁人可能也已经想到,而且做的比我还好,那我当初藏不就藏坏了吗?”
  “这就跟珍藏古董似的,藏好了,能身价倍涨,可若是藏不好,兴许便血本无归,到是不如我这会儿变了现,把该拿到手里头的拿手里头,心里才踏实啊。”
  “的确。”周管事点了点头。
  江米夏人聪明,不贪心,凡事看的也透彻。
  说句不夸张的,周管事总觉得她甚至比自己还要通透一些的。
  能结识江米夏,周管事也觉得是一大幸事。
  又聊了会儿关于茶叶的事儿,因着茶园离江家村实在有些距离,哪怕周管事还想多聊一会儿,但最后还是早些送江米夏出了茶园。
  到底是个妇人,若是天色太晚,赶路便不大方便。
  送出去前,给江米夏包上了一大罐的茶叶,“这是茶园里头的茶,让师傅给制的,拿回去也让家里头人尝尝。”
  茶叶有七八斤,别说够全家喝,招待客人,时不时送点出来,也是够了。
  江米夏连声道了谢,“那我便厚颜收下来了。”
  “等我忙完家里头的事儿,得了空再来跟周管事细说茶叶的事儿。”
  “你那又是作坊又是瓷窑的,你也是忙的脱不开身,别来回跑了,等我这几日送了这批茶,去江家村一趟。”
  周管事道,“刚好到时候也去瞧一瞧你们的瓷窑,茶园里头这么多伙计,盆盆罐罐的也需要不少东西,到时候一并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定一些。”
  到哪儿买都是买嘛,更何况这江家村的瓷窑,出的东西着实看着不错。
  “得嘞,那到时候一定去。”江米夏笑道,“周管事留步。”
  尽管江米夏这么说,周管事还是往外送了送,直到江米夏走远了才回茶园。
  江米夏则是乘坐着牛车回村。
  待快到村子时,大老远地便瞧见江春雨在村口张望着。
  第92章 发烧(月票加更)
  见江米夏回来,江春雨急匆匆地迎了上来,“六姐姐,你可回来了。”
  “这么猴急地在这儿等我,是想问问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江米夏笑着问。
  “真不是。”江春雨头摇得跟拨浪鼓一般,伸手拽江米夏的袖子,“六姐姐快去作坊看看六姐夫吧……”
  小赘婿?
  江米夏一愣,“你六姐夫怎么了?”
  “不好说……”江春雨满脸纠结,“总之,六姐姐去看看就知道了。”
  江米夏也顾不得其他,跟着江春雨撒腿就往竹编作坊跑,待一路飞奔到了作坊里,便瞧见宋景韫正在作坊院子里头编防水的竹箱子。
  手速飞快,竹篾子在他手下上下翻飞,速度快的时候,仿佛能看得到竹篾子留下来的惨残影。
  且宋景韫十分专心致志,对周围的嘈杂似乎没有听到一般,就连江米夏进了院子也没发觉。
  “这好像没事吧。”江米夏把宋景韫打量了又打量的,也没看出什么不对劲来。
  平时小赘婿编筐时,也是这样的。
  “可是,景韫已经在这儿连续编了一个半时辰了……”江有成道,“从晌午吃完饭,你往镇上走,他就到了作坊这儿开始编筐,到这会儿是一口水没喝,连茅房也没去,没停手的。”
  三个小时,一直在编筐,没有停歇?
  江米夏自己都吓了一跳,走到宋景韫跟前,伸手去拿他手中编了一半的竹筐,“不许编了,快歇一歇。”
  宋景韫手僵在空中愣了一愣,在抬头看到是江米夏时,顿时来了精神,“娘子回来啦。”
  江米夏也不回他的话,只把他的手拿过来看。
  因为长时间在这里编筐,哪怕手掌心处戴着江米夏特地为竹编作坊做活的人设计的,防止做活时磨损手掌或划伤的单面手套,宋景韫此时的手掌心和手指处仍旧是一片通红。
  先前已经跟宋景韫沟通过,赚钱要有度,不能过于劳累的事情,可现在他竟然还是这般卖力,且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为了贪嘴点吃食,至于吗?
  更何况,家里现在又不缺钱!
  江米夏的心头冒出了一层火气,对宋景韫说话时满都是质问,“你这是在做什么?”
  “做什么?”宋景韫被问的有些发懵,又看江米夏脸上带着明显的火气,越发有些怯怯,“没做什么啊,就是在编箱子……”
  又怕自己解释地不清楚,补充道,“就茶园那要的那批,防水的箱子,还剩一部分,我就在编这个。”
  “我知道。”江米夏道,“我是问你,为什么不停歇地编了一个多时辰,手都磨成这样了还不知道歇一歇?”
  “啊?”宋景韫抬头看了看天儿,看到日头的确已经西沉时,顿时惊讶,“已经这么晚了吗?”
  “我还真没注意……就是光想着把这些东西快点编好,早些交货,便一直编啊编的,然后你就回来了……”
  江米夏,“……”
  是因为太过于专心致志了?
  “那为啥我们喊你,你也没动静?”江有成纳闷的问。
  期间看见宋景韫在这儿一直编箱子,他喊过两回,可宋景韫并没有丝毫的反应。
  江有成原本想着直接把东西给他拿走,强制他歇上一歇,但又想着江米夏从前交代过,若是在她不在的时候,宋景韫做出来什么出格事情的话,一定不要强行阻拦,要等着她回来处理。
  所以江有成不敢有动作,只打发江春雨去村口等着,一看到江米夏就赶紧让她来作坊看一看宋景韫。
  “你们喊过我吗?”宋景韫有些茫然地看着江有成。
  江有成,“……”
  他喊过,两次。
  不过现在既然宋景韫没什么事儿,他喊没喊过的,也都不重要啦。
  到是江米夏觉得不太对劲。
  宋景韫做事学的很快,也足够认真,能够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可一连三个小时这么忙活,这专心的也有点过头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