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63节
瓷窑这里寻学徒和长工的事儿十分顺利。
鉴于现在瓷窑的生意还有限,且朱永武这里也是第一次带徒弟,便先带了两个,招了一个做杂活的长工。
其余的,等到朱永武这里熟练了,徒弟也带的差不多了,再招新的学徒。
江米夏这里,因为赵记那边要求瓷窑烧制成套茶盏和茶杯的缘故,为瓷窑这里采购新的釉料和颜料,也为其绘制一些新的图案。
到底是民间瓷窑的东西,价钱有限,做工的精致程度也比不得官窑那里,且对于朱永武而言,绘图描彩的技艺也有限。
所以江米夏在绘制图样时,以简单的线条和粗犷豪放的画法,简单泼墨而成,但也以颜色的搭配来力求图案粗犷中能够体现一定的精致和细腻。
邱记那的木偶图样,江米夏依旧按月绘制,给邱记送去。
木匠师傅已经能够熟悉江米夏图案的画法和她想体现的木偶神韵,已经不需要依靠泥偶来对照雕刻,而是只凭借看图便能雕刻出相应的木偶,江米夏这里也轻松了许多,只需用心绘制图样,不必再费劲做泥偶。
整体来说,江米夏这里也轻松了许多。
不过江麦花有些失落。
因为江米夏不再做泥偶,她就不能再跟着一块玩泥巴,也不能再名正言顺地问宋景韫要泥捏的小猫小狗。
第96章 古代人的智慧
但这件事很快得到了解决。
因为江春石给江麦花做了一个小木马。
底部像月牙一般,能够来回摇晃,但是不会倒下来的木马。
马头部分是按照江米夏绘制的图样来做的,简单线条的卡通形象,两侧还加了两个把手,方便江麦花扶着。
这样的木马,整个江家村里头,只有江麦花有这么一个。
江麦花高兴坏了,每天不是在骑木马,就是呼朋唤友,喊跟她差不多年岁的孩童到家里头,跟她一块玩木马。
可以说,已经把玩泥巴的事儿抛到了九霄云外去。
“麦花感觉又长高了一些呢,比过年那会儿,得高一寸多吧。”刘氏一边看着跟孩童玩闹成一团的江麦花,一边把手里头的麻搓成细细的麻绳。
细麻绳搓好了要缠成一卷一卷的线团子,扎东西,捆麻袋,纳鞋底,都用得到。
搓麻绳可以说是家家户户的妇人必备的技能,买回来的成捆的麻,沤足够的时间,再晾干刮干净,剩下的那些麻纤维,拿来搓成麻绳。
搓麻绳是一件单调而枯燥的事情,所以时常几个妇人会凑在一起,一边干活,一边闲聊天。
今天的刘氏就来大房这边,跟杨氏一块搓麻绳。
方氏在一旁糊鞋底子,把那些洗干净,废旧的布料,用浆糊一层一层的粘到板子上头。
“差不多,今年春天长个儿长的不少。”杨氏答了一句,“还长胖了一些呢,看着壮壮的,招人稀罕的很。”
江麦花是家里头唯一的孙女,杨氏也是疼爱的很,看江麦花满头都是汗,拿巾子给擦了一把,又喊她来喝点凉白开。
“春石这几天回来没有,这眼瞧着要收麦子,到时候他是回来帮忙,还是家里头雇人收?”刘氏问。
“收麦子的人已经说好了,到时候来干活,春石估摸着得等收完麦子才能回来”杨氏笑道,“前几天说县城那边的院子已经租好了,他最近把铺子里头的活赶一赶,也拾掇拾掇院子,等着麦收忙完了,就接她们娘儿俩去县城。”
“这不我也说赶紧把麻绳搓好,到时候捆装东西啥的,也方便,这鞋底子最近晒好了,也帮着再多做上两双鞋,不然到时候麦花娘到县城里头得一个人操持一个家,顾不过来。”
“那倒是,县城不比咱们村子里头,凡事都得多操心,多张罗才行。”刘氏附和道,“这正夏天的,天儿热的很,县城里头怕是也没咱们这儿院子敞亮,估摸着热的很,我让有成给编几个竹凉席和竹奴,到时候一块捎过去,晚上抱着睡觉也凉快。”
“谢谢婶子。”方氏道谢。
“跟婶子客气啥。”刘氏直笑,“到县城里头可别太省俭,吃喝上别不舍得,春石现在赚的也多,咱们家里头底子也厚,不在意这个,到时候小夏和景韫也时常去县城送货,需要来回捎带东西的,跟他俩说……”
刘氏跟家里头关系好,说是婶婶,跟半个娘也没区别。
方氏知道刘氏也是心疼她和江春石,皆笑着应了下来。
刘氏晚上回去的时候,跟江有成说道了这事儿。
“去县城置办个家不是个容易的事儿,回头你惦记着这件事,帮着搭把手啥的。”刘氏又提醒了一句。
“嗯。”江有成满口答应了下来,也准备按着刘氏说的,这几日让作坊那编上一些家用的竹篓,竹筐,还有夏日纳凉用的竹奴,到时候趁往县城送货的时候,一并提前送过去。
顺便到时候也让江米夏和宋景韫去看一看,还缺什么东西,帮着一块置办置办。
跟刘氏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江有成也是困得很,躺下睡觉。
怀里抱着一个竹奴。
别说,自家闺女就是厉害的很,把寻常长条形状的竹奴改成这种有点像花瓶一样的形状,这抱起来也更舒服了一些呢,胳膊那也不觉得压得慌了。
江有成满意地砸了咂嘴,干脆把腿也跷了上去。
这竹奴抱着也比从前更凉快。
甚至连背后都觉得凉飕飕的……
嗯?
背后凉飕飕?
江有成一个机灵,坐了起来,看着正狠狠剜了他两眼的刘氏,“娘子怎么了?”
刘氏嘴唇蠕动了好几下,最终还是把话咽了下去,兀自躺了下来,“没事,睡吧。”
“哦。”江有成觉得有些莫名其妙,疑惑地挠了挠头,接着躺下来睡觉。
依旧是抱紧了旁边的竹奴。
背后好像更凉快了……
这边,江米夏也抱着一个竹奴,美美地睡觉。
甚至不停地感慨,古代人的智慧,真的是有够厉害。
用竹编成长筒且镂空的形状,不但利用了竹子本身发凉的特点,这样镂空的涉及也更容易让空气流通,起到能够降温防暑的作用。
在没有空调电风扇的这个时代,晚上抱着这么一个竹奴睡觉,简直不能太美妙。
怪不得竹奴还有一个别致的称呼,叫做竹夫人。
真的是巴不得要娶回家的小可爱啊。
江米夏满意地拍了拍怀中的竹奴,抱得更紧了一些。
宋景韫的眼神变得略微有些幽怨。
娘子抱竹奴,不抱他了。
要不,考虑一下编一个足够大,且能够出入的竹奴,把他装进去?
这样娘子抱着竹奴的话,也就相当于抱着他了。
嗯,主意不错……
宋景韫觉得这是个办法,于是在第二天晨起吃完了早饭后,早早去了竹编作坊开始忙活。
见宋景韫抱了那么多片好的竹篾子忙碌,学徒们也是有些好奇,便去看上一眼,看他是不是要编新品出来。
再看了好一会儿,发现宋景韫编的只是个竹奴时,这才四散开来接着忙自己的活计。
“师父,你要是要竹奴,我给你编一个就是。”一个学徒道。
宋景韫编竹制品的手艺,他们都是见识过得,是打心眼中的佩服,也都被他指点过,所以无论辈分比宋景韫大的,还是年岁比他大的,都尊称一声师父。
“没事,我自己来。”
给娘子抱的东西,得他自己动手才行。
第97章 浸猪笼
见宋景韫编的好像是竹奴,可尺寸又比寻常竹奴大上太多,学徒也是挠了挠头。
兴许是师父要试着编新的东西,只是看起来像竹奴而已?
学徒这般想,也就不再阻拦,是忙着去做自己的东西。
宋景韫忙活了大半晌,终于在下午的时候,编出来了一个超级大的竹奴,而且是带盖子,人可以躺进去的那种。
看着自己的成果,宋景韫端详了许久,十分满意,接着让学徒们扶着,自己钻进去试了试。
不错,里面空间十分宽敞,他在里面甚至还有些许可活动的空间。
只是手活动着不大方便。
宋景韫在试躺了之后,决定把这个超大竹奴改造一二,给胳膊留出来能够伸出来的空隙,这样的话,应该会好很多。
那些学徒看着宋景韫忙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脸色都不大好看。
“要跟师父说一说吗?”
“我觉得要吧,不然多难看。”
“可师父看着对这件事很上心,要是说了,师父会不会很失望啊。”
“要是不说的话,我觉得是不成的……”
几个人窃窃私语了好一会儿,最终一个来学竹编手艺最早的江东口在迟疑了好一会儿,才嗫嚅道,“那个,师父,咱就是说,这个东西……”
“是不是挺特别的?”宋景韫头都没抬。
“是挺特别的,不过师父要是晚上想着躺进去睡觉纳凉,那是不成的。”江东口低声道。
“为啥?”宋景韫惊讶地抬起了头。
“这个东西,咋个说呢,只能说是像吧,虽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但整体看起来也太像了……”江东口咬了咬牙,如实回答,“尤其师父一躺进去的时候,那就更像了……”
“像什么?”宋景韫问。
江东口搓了搓手,“像是要被抬去浸猪笼似的……”
“浸猪笼?”宋景韫有些不解,“那是什么?”
“犯错的人,会被装进这样的笼子里,然后扔进河中,若是命大可能会活过来,若时命不够大,可能就被淹死了。”
江东口道,“不过一般不会被浸猪笼,只有那些不守规矩,私通的人,才会被浸猪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