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87节
见江米夏提起这件事,杨氏忍不住叹了口气,“说起来这件事我就发愁的慌,原本是怕小杏有过退婚的事儿后,这亲事会受影响,不好说亲,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洪三宝的德行,知道这事儿不是小杏的错,说亲的事儿到是没耽误,今年上门来的也不算少。”
“可小杏这儿到是说啥也不肯去相看,只说还想在家多呆两年,陪陪爹娘啥的,我看她这个样子,估摸着也是因为洪三宝的事儿心里头有了计较,十年怕井绳了。”
“我跟你大伯想着劝,可劝不了两句,她就不吭声,脸色看着也不好看,我跟你大伯也怕她心里头因为这事儿想不开,也不敢多劝。”
“这不前几日媒人来又说了一个,说是隔壁镇上的,家里头的老大,干活踏实,爹娘也本分,街坊四邻的口碑也不错,我跟你大伯甚至去偷偷瞧过,这后生人长得也不赖,回来跟小杏说这事儿,小杏说啥也不肯去相看,急的我跟你大伯哦……”
“大伯娘也别着急,姻缘这种事,讲究个缘字,缘分到了,也就顺风顺水了,都说好饭不怕晚,婚姻大事也是这样。”
江米夏笑眯眯道,“依我看那,小杏姐人好,模样又俊,大伯娘和大伯都是拎得清的人,不怕寻不到好人家,说不准这好姻缘就在身边,窗户纸快捅破了呢。”
这番话听得杨氏一头雾水,感觉江米夏似在说些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说一般,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搭话。
但江米夏说江小杏往后肯定有个好姻缘,杨氏这心里头也就放心了。
三房家现在这气运不是一般的好,跟三房走的近的人,都肉眼可见的沾光,今年家里收成好,江春石那又谋了好活计,前几日方氏那还传来了好消息,还说爱吃酸的……
家里头这好事儿是一个接一个的来,杨氏也总是觉得沾了三房的光呢,既然江米夏都这么说了,那江小杏往后肯定会有个好婆家的。
“那就借小夏吉言了。”杨氏脸上恢复了先前的笑容。
眼瞧着天儿黑透了,江米夏又跟杨氏说了两句话,这才回家去。
冬日天黑的早,这晚饭也吃的早。
江米夏是吃完了晚饭才去大房家的,这会儿回去后,泡了泡脚,洗漱了一番后,便上床睡觉。
家里头的火墙烧的旺,这屋子里头暖暖和和的,被子更是被烤过,这会儿只穿着小衣钻进去,也不觉得冷。
看着宋景韫头枕着胳膊在那望屋顶上的椽子,江米夏伸手戳了戳他的脸颊,“想什么呢?”
“今日学到《左传》中的,子产治郑,文中说公孙侨曾平定贵族内乱,并实行改革,整顿贵族田地和农户编制,增加了财政税收,却减轻了普通百姓的负担。”
宋景韫道,“我便在想,当下的田产税赋和农户的人丁税赋,都在逐年减免,商户的税赋在逐年加重,有些效仿公孙侨之意。”
“不过我觉得此举到是还不够,朝廷是按照一定比例征收税赋,无论拥有多少田产,做生意赚了多少钱,比例是一致的,这样的话,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似乎负担有些重,对于地主富户来说,这个负担又有些可有可无。”
“我感觉还是要再想一想更为妥当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既能确保寻常农户能够吃饱穿暖,又能让税赋不必减少为好。”
江米夏,“……”
如果她记得没错的话,小赘婿去书院读书,也不过是月余吧。
一个月前,小赘婿还在读三字经,摇头晃脑的像是个小学生,而一个月后的现在,小赘婿在思考税赋这种关系民生大计的事情,俨然像是一个努力做课题的研究生?
江米夏突然很想知道,平日里小赘婿在书院读书时,都是以怎样的火箭速度来往脑子里头储存东西的?
感觉纯手工录入电脑都没这样的速度!
江米夏甚至有时间要怀疑小赘婿到底是不是个人类了……
“娘子?”宋景韫看江米夏有些失神,歪了歪头。
江米夏回过神来,“嗯,说的没错,不过税赋改革这件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且一项改革牵扯到朝廷上下太多人的利益,并非一朝一夕,一纸朝廷命令便可以完成的。”
“你有这个心固然是好的,不过这样的事儿,以眼下你的地位和处境来说,说出口也是无用,需得等到你有一定官职,且有一定话语权的时候,才可以正式提出来。”
“我明白。”宋景韫点了点头,“娘子说过,什么位置做什么样的事,我记得的。”
就好像同样是一块石头,寻常人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并无任何作用,但有高门大户的人说这石头是未曾开采的璞玉,旁人便往往相信后者所说的话。
因为后者见多识广,说出的话,可信度更高一些。
若是他往后能够考取功名,成为显赫高官,那他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儿,旁人认可的几率也就更大一些。
看起来,这科举为官,除了保护娘子和家人以外,还有很大的作用。
可以让他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宋景韫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第二个读书的目标。
江米夏见宋景韫说的头头是道,再次笑着点头,“说的不错。”
宋景韫嘿嘿笑了笑。
江春宝这会儿,哭丧着一张脸。
上次走路崴到脚,因为大冬日的,路上人不多,他一路上也没寻到帮他回家的人,只能在路边寻了个木棍当拐杖,一瘸一拐的往回走。
待到了家之后,家中人也是吓了一跳,忙给他寻了杨大夫来看诊。
第134章 命咋这么好
杨大夫略略看了一看,只说外表看起来像是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崴了脚,好好歇一歇便也就好了。
可江春宝有些不信。
脚踝疼的实在厉害,且拄着木棍回来时,说是尽量不用那条伤腿,可木棍不是拐杖,到底没多大作用,那只伤脚难免就需要走一走路,用上一些劲儿。
所以江春宝觉得,自己在崴了脚后,走回来的那段路,对脚肯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再来,这杨大夫就是个农户里头的普通郎中,这医术实在是有限,倘若他懈怠大意,误诊了他的脚踝,耽误了医治,他往后成为了跛子怎么办?
那他还如何去参加科举考试,如何成为童生,如何考秀才,如何考举人,出仕为官?
江春宝在担忧之下,便让江有财和张氏带着他去县城医馆看诊。
江有财和张氏起初是有些心疼钱的,更觉得杨大夫既然都这么说了,大约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江春宝不依不饶,更是跟江有财和张氏讲了一大堆的道理。
细说了他未来的前程,以及脚伤若是治不好的话,对他,乃至整个家的影响,更是提了几句宋景韫现如今在书院颇受先生和学生喜爱的事情。
江有财和张氏觉得江春宝说的有些道理。
且三房现在越来越好,他们夫妇两个心里头也是越发的憋闷着一股气,大有要跟三房争个高低的意思。
既是宋景韫现如今都去书院读书了,江春宝这腿伤自然得好好瞧瞧,千万不能因为这事儿,最终永远低人一头。
所以,江有财和张氏不再含糊,便雇了车,拉着江春宝去县城里头的医馆看诊。
到了医馆时,大夫仔细给瞧了瞧,给的回话是,扭伤,不严重,贴两幅活血化瘀的膏药,养上几日也就好了。
听县城的医馆大夫也这般说,江春宝这心里才放下心来,只按大夫所说的,贴了活血化瘀的膏药,又拿了两幅熬煮的消炎去肿的药,回去熬着喝。
江春宝没事儿,江有财和张氏这颗心也算是放了下来。
江春河对此有些不满。
家中的日子现在过得可不算宽裕,尤其现在江春宝读书,需要的笔啊,墨啊,纸啊的,越来越多,花的钱也越来越多。
家里就那么多钱,弟兄两个的,花到其中一个人身上,另外一个人就得勒紧裤腰带。
想起那日去赶集,自家孩子想买个糖人,自己都不舍得买,最后孩子哭的脸都通红,江春河是既心疼,又来气。
“二弟也是,这杨大夫都看过了,说没什么事儿,你偏不信,非得再去县城里头瞧一瞧大夫,也没瞧出什么来,反而大冬天的折腾一天,又花那么多医药费去。”
江春河撇嘴,“这二两银子说出去就出去了,打水漂动静都比这个大,二弟你说你这不是浪费钱是什么?咱们家中现如今赚钱也不容易,你读书花销又大,往后若是再不知道节省,那可不成。”
江有财素来指望着会读书的小儿子往后能够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素来是偏疼江春宝的,这会儿听到江春河摆大哥架子训斥江春宝,江有财这心里有些不得劲。
“春宝不也是担心脚要是坏了,往后耽误前程么?”
江有财白了江春河一眼,“春宝卖力读书为了什么,除了为了自己,还不是为了咱们整个家?他可是你亲弟弟,往后他有出息,还能少得了你的?”
“就是去看了个大夫,你瞧瞧你肉疼那个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咱们家的钱都是你赚的呢!你是当大哥的,往后这种事儿得拎得清才行!”
江春河只撇嘴。
江春宝发达了少不了他的?
先不说,就江春宝这个德行,往后能不能发达,就算发达了,还能惦记他?
旁的不说,就说三叔一家,发达了现在也不是不管他们二房么,兄弟之间,小心思多了去了,哪里就惦记着了。
江春河这事儿想的透彻,但知道江有财这会儿在心头上,也没再说话顶嘴,只低着头不吭声。
自己家的孩子,自己当然是知道什么德行的,见江春河闷声不说话,江有财也知道他这会儿是不服气的很。
但说实在的,家中现在的确是不宽裕,这二两银子花的他也有些心疼,便也不再多说江春河,到家后,只让张氏去做饭,给江春宝煎药什么的。
江春宝也是满肚子的气。
也不知道该说啥好,自己亲大哥都见不得自己好,看爹娘那个样子,也是心疼银子的很。
自己咋就摊上这么个家?
瞧瞧人家宋景韫,外面看着穿的是寻常的细布棉袍,看不出来好,可江春宝无意中瞧见过,宋景韫棉袍的内里,是上好的绫罗,看着就软和发暖,穿身上肯定也舒服的很。
且江米夏每日牛车接送,在镇上更是不停的买吃食,有一回他还瞧见江米夏和宋景韫不回去吃晚饭,在镇上酒楼吃的晚饭,吃的是酒楼里头的招牌菜,红烧大黄鱼。
单单是这一道菜,就得三百文的银子,再加上那道狮子头和旁的菜,江春宝估摸着,一顿饭下来,六钱银子便没有了。
一顿饭就要六钱银子,这一个月,只怕在吃食上都得花好几两呢。
再看看自己,伤了腿,受着疼,家里头连这二两银子的医药费出的都心疼肝儿疼的……
这人跟人的察觉,怎么就这么大?
这宋景韫,咋就那么命好呢?
江春宝再次叹了口气,伸手拿了书来瞧。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他好好读书,往后出人头地,这日子也就好过了!
----
江米夏第二天便跟江有成一起,去了县城的牙行,去办买土地的手续。
乔管事早已在牙行等着了。
保险起见,江米夏又去看了土地,又跟卖家见面聊了聊,在牙行这里签了字据,办了过契的手续。
等往回走的时候,天儿都黑透了。
大冬日的,冷风瑟瑟,路上连个人影儿都瞧不见,天上也不见星光月光的,江米夏和江有成便只就着一盏灯笼赶路。
第135章 媒婆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