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相公是锦鲤 第148节

  但他很幸运,遇到了娘子。
  娘子不嫌弃他,还耐心的教导他,不让外人欺负他,就连爹娘也待他视若己出,充分满足他平日的口腹之欲。
  所以,对待娘子,他必须要竭尽所能。
  见宋景韫说这话时神情郑重,且丝毫没有做作和掩饰,太子和江君立皆是连连点头,“宋郎君所言极是。”
  “既然如此,那便不多留宋郎君,待改日再和宋郎君小聚。”太子站起了身,和江君立一并送了宋景韫出去。
  “留步。”宋景韫拱手告辞。
  目送宋景韫的身影消失在薄薄的暮色中,江君立越发感慨,“这宋郎君也当真是至情至性之人。”
  “的确。”太子连连点头,“博学多闻,见解独到,重情重义,可谓国之栋梁!”
  这样的人,便是他和父皇一并找寻的,能为江山社稷做事之人!
  太子越想越对宋景韫十分认可,更觉得这样的人才一定要为朝廷所用才可以。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人才今年也要参加春闱,那他刚好也和对方比试一番,看一看到底是谁更强一些!
  太子如是想,以至于回到太子府时,脸上仍旧是带着浓厚的笑容。
  “太子殿下何事如此高兴?”荀元柏笑呵呵地询问。
  太子被打断了思路,这才发觉荀元柏竟是在他的府上,笑容顿时消散了大半,连脸色也在一瞬间冷了下来,“天师不在父皇身边伺候,怎么有兴趣到了我这太子府来?”
  太子素来务实,认为江山社稷能够稳固,靠的是一国之君的仁政,心怀天下、为百姓着想的抱复,受黎明百姓的拥护,并非是要看虚无缥缈,并不存在的老天爷。
  像天师这种看什么气运天象,只知道围着父皇打转儿,哄着他开心的人,太子十分看不上。
  因此,太子素日对荀元柏十分不喜,这会子更是连面子都不给上半分。
  荀元柏在京城多年,又时常侍奉皇上左右,自然知晓太子对他的态度,这会子也不恼怒,只呵呵笑了笑,“自然是因为老朽夜观天象,发觉太子殿下的气运受天象影响,所以特地来叮嘱太子殿下几句……”
  “你是想说本太子适逢星宿不利,近日要遭了祸端,一定要对天师你言听计从,方能避免?”
  太子冷哼了一声,“若是如此,那当真是要对天师说句抱歉,本太子素来不相信气运时运之说,也不劳天师费心。”
  第246章 时日不多
  敌意满满,荀元柏脸上笑意却是丝毫不减,“并非如此,不过只是发觉太子殿下身上的福泽越发深厚,所以过来叮嘱太子殿下一定要多多亲近能够辅佐江山社稷的青年才俊,如此方有大成。”
  多亲近那些能够辅佐江山社稷的青年才俊?
  这指的莫不是宋景韫?
  可是,这荀元柏如何知晓?
  若说旁的地方可能会被安排了眼睛盯着,可在江君立一手操持的光华苑中,别说荀元柏这种有名无权的天师,就算是他的父皇,当今的圣上,也不能在光华苑中随心所欲。
  眼下,荀元柏却知道这件事……
  难不成,他当真有些能耐,能够看时运命格,懂得真正的天祥占卜?
  怎么可能!
  太子立刻否定了这个可笑的想法,只瞥了一眼荀元柏,“天师当真是手眼通天,这能耐竟是越过了父皇去。”
  “太子殿下谬赞。”荀元柏仍旧不以为然,“只是太子殿下倒也不必对我如此敌意满满,若是实际论了起来,我与太子殿下也是一样的人罢了。”
  一样的人?
  太子顿时一愣,随后扯了扯嘴角。
  可笑!
  他是当今太子,日后的天子,是要尽心尽力为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做事之人,而荀元柏不过只是一区区神棍,如何是一样的人?
  太子嘴角泛起讥讽嘲弄的笑容,“天师还真会自抬身份。”
  “自抬身份也好,满口胡说也罢,只是太子殿下既然有信念和报复,还需坚守本心为好,此外也得抓紧一些,时日可谓不多了。”
  荀元柏道,“该做的事情,太子殿下还是尽早准备才行。”
  说罢,荀元柏站起了身,向太子拱手,“今日也是有些僭越失言,叨扰了太子殿下许久,是老朽的罪过,老朽说的那些话,太子殿下若是愿意听可以听上一听,若是不愿意听便只等老朽不曾说过。”
  “只是老朽还是那句话,不必向不相干的人多言,也需多多接触太子殿下认定的栋梁之材。”
  “告辞。”
  不等太子回话,荀元柏已是甩了袖子,背着手大步离去。
  太子看着荀元柏的身影渐渐远去,在原地愣了许久的神,直到旁边的下人将房中所有的烛火一一点燃,整个房间顿时亮堂了起来,才略回过神来,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
  时日不多了,是什么意思……
  这个荀元柏到底想说什么?
  他这个太子,要提早准备什么?
  沉思了许久之后,太子这才抬了手,“着人前往张阁老府上传话,说我明日傍晚前去拜会。”
  “是。”底下人应声,分别忙碌。
  ----
  宋景韫晚上是和江米夏一并用的晚饭。
  并不曾去光华苑的饭堂,而是就在他们一同居住的捌号院中,用了小炭炉,以猪骨和鸡架打底,熬出喷香却又清淡的汤头出来,煮上一些白嫩的豆腐和爽口的萝卜、白菜,最后又煮上了一些来京城时带上的手工挂面。
  滋味清淡可口,又是自己亲自动手,暖意融融的,吃得十分舒服。
  第247章 试一试
  到了光华苑几日后,宋景韫和江米夏二人对此处慢慢熟悉,也渐渐结识了几个同样是进京赶考的学子。
  探讨学问,向夫子请教,寻书求知……
  宋景韫这几日可谓十分忙碌。
  忙起来便没有时间呆在捌号院中陪江米夏。
  江米夏不是那种只知道黏着丈夫,对新的环境诚惶诚恐之人,便也趁着这个间隙去外面逛上一逛。
  买上一些当用的日常小用品,看一看京城的特产,寻摸着回头回家时该给家人带上一些什么东西回去。
  此外,江米夏也着重地看一看京城之中是否有生意可做。
  宋景韫于读书上十分有天分,即便这次不能拔得头筹,但榜上有名几乎是能成为必然。
  若是被留任京城的话,以寻常刚刚出仕为官的俸禄而言,想要在京城安顿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万事还得靠资产和经营!
  本着这样的想法,江米夏在京城中连着逛了足足好几日。
  京城是整个国家的整治权利和经济中心,地方大,人口多,各种生意也是十分齐全,无论是江米夏能想到的还是想不到的,可谓皆有。
  且古人的智慧以及手工艺的水准,也远超了江米夏的想象。
  就拿江家擅长的竹编技艺来说,这里的竹编物件手艺更加精巧,甚至可以达到以竹编作画的程度。
  竹篾在染料中浸泡染色,编成一幅一幅的画,精致无比,看起来也是赏心悦目。
  或是当成屏风,或是当做竹帘,皆是美观且精致。
  江米夏觉得颇为好看,干脆买了几样尺寸小一些的竹编画,拿回去给宋景韫瞧,“好看吧。”
  “嗯。”宋景韫连连点头,“竹篾子片的够薄,做的够精细,且能将染色的竹篾子编成画作,非一朝一夕的手艺能为。”
  宋景韫感慨了好一会儿,又歪着脑袋道,“若是能将这手艺用在咱们家编的竹丝扇子上的话,想来会更加好看呢。”
  “的确。”江米夏表示赞同,但又笑道,“你方才都说了,能将这染色的竹篾编成画,非一朝一夕的手艺,想要再编成扇子,只怕更难,此事怕是得从长计议为好。”
  “这几日我先写封信回去,跟爹娘说一说这事,再试着从京城里头找一找有这样手艺的师傅,看看能不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
  若是能够如此的话,家中的竹编生意必定能够更上一层楼呢。
  江米夏盘算着生意的事,宋景韫却是仔细地端详其中一幅竹编画,半晌后道,“似乎也没有那么麻烦。”
  “怎么说?”江米夏被宋景韫打断了思绪,问。
  “我看这竹编画似乎也没那般麻烦,我觉得我应该能试着编出来。”宋景韫一边说,一边跃跃欲试,“明日我便上街去买些竹子还有片竹篾子的工具来,娘子你也帮着买些染料,咱们试上一试。”
  江米夏,“……”
  家中爹娘教会了宋景韫竹编手艺,但宋景韫却是将家中的竹编手艺更上一层楼,尤其是那轻巧无比的竹编扇子,更是出自宋景韫的手。
  第248章 劳逸结合
  宋景韫天资聪颖,做许多事皆是有天分,既然他说能够试着做出来这竹编画的话,想来的确如此。
  但是……
  此时他们可是在京城的光华苑中,宋景韫更是要准备春闱考试,这个时候,怎么可以在这里试着编竹编画?
  江米夏轻咳了一声,劝阻道,“不日即将考试,此时还是要专心应对考试为好吧。”
  “考试自然是要好好准备的,不过娘子先前说过,这考试考的是学识和见地,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这会子成日搂着书卷,不成临时抱佛脚了吗?”
  宋景韫笑道,“娘子还说过,读书这种事情,讲究的是劳逸结合,断然不能只知道死读书,编这个也花不了多少功夫,反而能够转换一下心情,可能对读书考试还很有帮助呢!”
  江米夏,“……”
  说的实在太有道理,实在无法反驳!
  ……
  因为耐不住宋景韫的强行要求,江米夏当天下午便和宋景韫一起出了门,找寻做竹编画所需的竹子和各样工具。
  事出紧急,此时也不讲究什么性价比高低,货比三家什么的,在金钱的作用下,江米夏和宋景韫很快找寻到了做竹编画的所有物件,在捌号院中忙碌起来。
  劈竹,片篾,打磨,浸泡颜料,编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