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说完她从怀中掏出一个绣线荷包,缓缓放到了桌子上,转身带着四名侍婢离开了。
  周疏宁对这莫名奇妙的行为有些不解,刚要起身去问,却被长孙清明给拦了下来:“她只是来找你道别的,你问也问不出什么来。其实昨天我就收到消息,何雅雅收拾了行囊,应该是准备回东淳了。她的和亲本来就没有两国的协议,应该只是她的突发奇想,对你的好奇心作祟罢了。”
  周疏宁还是不懂:“那怎么又毫无征兆的说走就走了?”
  长孙清明答:“应该是因为不想深陷下去了吧!她这个时候走,还能全身而退。她怕继续呆下去,会像姜放和吴千云一样,整天在你身边打转转。”
  说后面那句话的时候,长孙清明的语气里露出了难得的阴阳怪气。
  后面更是越说越阴阳怪气了:“至少姜放和吴千云是男子,能有正当理由在你身边打转转。她一个小姑娘,大概是怕给你宁安公主兼太子妃殿下造成不好的影响吧!唉,为什么别人有那么多的思慕者呢?真是羡慕啊!”
  周疏宁:……
  他一脸无语的看向长孙清明:“你确定是羡慕?这倒好说,明日我可以给你纳几个侧妃进来。保证姑娘们一个个天天围着你转,绝对把你伺候的服服贴贴。”
  长孙清明被水呛了一下,旁边长孙香凝没控制住笑出了声,调侃道:“太子哥哥其实是吃醋呢,但我觉得你不应该吃醋,应该庆幸。这么好的姐姐只属于你,就算爱慕她的人再多又有什么用?可惜我是个姑娘,如果我是男子……”
  周疏宁立刻打断了她的话语:“打住!不论你是不是男子,都不要再继续你发散的思维。”
  长孙香凝捂住嘴,讪讪的看着周疏宁和长孙清明。
  饭后,长孙香凝又想方设法的留在了太子府,周疏宁怕她乱跑再撞到自己和长孙清明的不雅行为,便安排她去住了公主府。
  恰好太后闲来无聊,有了长孙香凝的陪伴,老人家的生活也能多几分生趣。
  这几日京城一片风平浪静,但周疏宁知道,这是山雨欲来的征兆。
  表面上微雨和金虎一直在养伤,但通过几次观察可以看出来,经常有化装成小商小贩或者走卒的人前去那条巷子打探消息。
  只是这些人不知道是怎么了,只是观察,却一直没有下一步动作。
  周疏宁悄悄去看过金虎一次,闲了半个月的金虎竟然还胖了,只能说微雨照顾的相当不错。
  长孙清明没有进一步指示,他们也只能蛰伏起来,静待时机。
  倒是吏制革新被长孙清明提上了日程,首先成立了吏部,又将行人署改为鸿胪寺,原先的吴典客也改为鸿胪寺卿。
  只是这个革新的时间可能会持续的较长,毕竟增设的官职较多,而眼下却没有那么多可用之人。
  周疏宁建议明年增设恩科,一般情况下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考,在急需用人的前提下,皇帝可以增设恩科选取人才。
  长孙清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提前向各地方下达了旨令,让各地方考生明年继续进京参加科考。
  这对于考生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尤其是对于今次落榜的考生,更是减少了再战的期限,从三年缩短到了一年。
  周疏宁入朝后提出了各种革新意见,无一不被长孙清明采纳,这让本就对他十分不满的朝臣更加不满起来。
  今日午歇,周疏宁倚在长孙清明肩上,长孙清明啧啧啧的在一旁慨叹:“你看看你看看,这些全都是参你的……别的也就罢了,这个参你打扮招摇招蜂引蝶……”
  周疏宁被逗笑了:“我天生就长这样,穿件白袍子上街也叫打扮招摇了?”
  第342章 “主子,有动静了。”
  要说打扮招摇,那还得是吴千云。
  那位小少爷自从中了状元封了官后就仿佛放飞自我了,每天穿的花枝招展,到处发散他那无处安放的荷尔蒙。
  尤其是在周疏宁面前,扇子一打,扇柄上坠着的玉饰叮叮当当乱飞,简直就差没把“表哥我帅不帅”写在脸上了。
  长孙清明随意的将那些折子压了下去,说道:“世人的偏见是不会根据你的行为而做出改变的,你自做好自己,其余的事无需你操心。”
  说着他在参周疏宁规制出格的那位大臣奏本上写了一句:“听说岑大人前日纳了第九房小妾,大人老当益壮,祝大人再得贵子。”
  周疏宁看着那句话笑的肚子疼,一边笑一边道:“你要不要再损一点?岑大人的房中之事你也如此清楚?”
  长孙清明老神在在道:“这你便不懂了,大晏有律,四品以上官员可娶一妻纳三妾,四品以下可娶一妻纳二妾,庶人则只能有一妻一妾。剩下的,只能为婢,婢是买来的,想买多少买多少。但若是纳为妾,虽不会被处罚,却也是不合规制的。仔细论起来,也要受到道德的谴责。”
  周疏宁明白了,这些人参周疏宁的事无非就是道德范畴,长孙清明则是用魔法来打败魔法,专挑这些大臣们的软肋下手。
  接着周疏宁又看到长孙清明在参他骄奢无度的奏本上写了一句:“褚大人安,听说您上个月入了一尊金体等身佛为母贺六十大寿,祝令堂身体康泰。”
  周疏宁笑的上气不接下气,难怪朝堂上下对长孙清明言听计从,有个喜爱探查大臣秘辛的皇储谁能不怕?
  没有人的屁股是干净的,长孙清明却热衷于掀别人的屁帘,你们就说损不损。
  反倒是一直以来对他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林大人给周疏宁写了好几篇表扬奏,夸的周疏宁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周疏宁道:“果然人不可貌相,一个人是善是恶,也不能从表面上分析。现在林大人见了我仍然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一言不合就翘胡子,我穿件稍微漂亮点的衣服就恨不得把‘妖妃’二字挂在脸上。想不到,真是想不到,这小老头儿还挺可爱。”
  听到妖妃两个字,长孙清明低低的笑了笑,转头合上奏折,不批了。
  周疏宁皱眉:“干正事儿呢,你这是又瞎搞什么?”
  长孙清明转头看着他:“不搞什么,就是想看看你这妖妃妖到什么地步。”
  周疏宁无奈:“你是不是还嫌我的骂名不够多?太子妃生产在即,你却与他的弟弟勾勾搭搭,岂不是让斯人断肠?”
  周疏宁越说,长孙清明眼中的欲火越盛,他上前扯过周疏宁,将他扯进了怀里说道:“是啊,既然斯人肠已断,总得让我坐实了这个罪名。”
  御书房寂静无人声,大太监将门窗紧闭,十分贴心的守在了外面。
  好巧不巧,皇帝偏偏在这个时候来了,大太监都疯了,这个时候他拦还是不拦?
  皇帝看着还挺高兴,身边陪着余贵妃,余贵妃看着又富态了,怀中抱着长孙清晗,这个受着万千宠爱的幼子已经快一岁了,看上去十分招人喜欢。
  大太监想进去通知他们一声,却又担心撞到尴尬的一幕。
  直到皇帝走近了,他才硬着头皮上前阻拦道:“皇上,太子殿下……”
  兴许是急中生智,大太监突然想到潜邸时的一件事,便道:“太子殿下在荷塘泛舟,皇上您此时是否不便打扰?”
  皇帝秒懂,还十分八卦的问了一句:“哦?和谁?”
  大太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周大人一时诗性大发,便邀太子殿下同游,此时应已酒过三巡。”
  皇帝明白了,乐呵呵说道:“哦,我也是早有耳闻,周大人与太子相交甚好。”
  旁边余贵妃晃着幼子开口:“皇上,您就别操太子的心了,别人念个诗,兴许晚些就回来了。咱们继续去看东岭看葵花,听说是太子妃种下的,花盘子好大一个呢。”
  皇帝更高兴了,也就是余贵妃没什么心眼儿,换个人多少得听出点别的意思来。
  这也是皇帝一直喜欢余贵妃的原因,谈不上有多爱,但和这样的人待在一起,心里会比较轻松。
  好在御书房里的两个人并未过于放肆,在皇帝刚离开没多久后,他们便重新打开了门窗。
  大太监却什么都没说,刚刚皇帝叮嘱过,让他不要和他们说自己来过了。
  周疏宁尽量把自己伪装的看不出丝毫破绽,只当他们刚刚只是在商议一些机要。
  好巧不巧,他刚好翻到了姜放寄来的军情奏报,唇角止不住上扬道:“姜放的常规军情奏报,说是四国朝会后,南疆难得的恢复了平静,且大晏与南昭正在想办法建立通商渠道。……说是让我设几个分号,以便于两国邦交。他这个想法不错,大晏与南昭难得这么友好,确实可以试试把他们那边的菌子多运些过来。”
  长孙清明:……其实你就是想吃南昭的菌子吧?
  周疏宁又道:“听说南昭的菌子吃了以后能看到小人儿,尤其是红伞伞白杆杆的那种,吃了以后全家老小集体躺板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