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周疏宁轻轻唤了他一声:“阿来。”
  小福来微怔,随即转过头来,漂亮的眉眼微讶的看向周疏宁,随即笑着喃声说了两个字:“梦……梦……”
  周疏宁的眼泪就这样不争气的流了下来,他上前抱住长孙翎晔,小声说道:“不是做梦,是爹爹回来了,阿来是不是在想爹爹?”
  长孙翎晔也终于意识到了什么,他抬手摸了一把周疏宁的脸颊,又用胖乎乎的小手给他擦干净眼泪,开口道:“爹爹……回来了?”
  周疏宁的鼻子酸胀难忍,眼泪仿佛断了线的珠子一般,用力点头道:“对,回来了。对不起阿来,都是爹爹的错,是爹爹让你难过了。”
  长孙翎晔也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他年纪太小,不懂表达,一岁多的崽,能说几个字已经很不错了,只得借助哭泣来表达这充沛的感情。
  长孙清明在一旁也是泪流满面,上前搂住这对父子,仿佛搂住了他的全世界。
  第二日,国舅爷周疏宁归来的消息传遍了江城上下,并有另一个消息也传开了,皇帝下令,以皇后之仪厚葬皇后周疏窈。
  听到这个消息后,百姓们先是松了口气,随即又对周疏宁产生了极度的钦佩。
  不愧为亲姐弟,不论在能力还是对陛下的感情牵绊上,都是一等一的。
  对于知道真相的人来说,这就很撕裂,不过大家也都理解,这是皇上让周疏宁趁机恢复男子身份最好的一个契机。
  只是第二天上朝,皇帝又给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他要册封国舅周疏宁为新皇后,就仿佛小孩子一般撒泼道:“朕已经失去了一个爱人,不能再失去阿宁!阿宁是朕此生的挚爱,胜过皇后,朕一定要封他为后!”
  言官们都快哭了,不光言官哭了,连萧王都哭着想哭,第一次跪到地上恳求:“皇上啊,此例史上未有,咱们不能这么干呐!您要是这么干了,上愧对祖宗,下愧对群臣啊!”
  皇帝却也闹上了:“凭什么不能立?朕偏要立!朕就要立!朕今天还就立定了!”
  萧王找来太后说理,太后竟一副不想劝的态度,心想皇帝不就是立个男皇后,这男皇后身上的功勋快能当个皇帝了,那不比他整日昏昏沉沉,消沉下去强多了?
  但这件事,却不是那么容易的,群臣竟还上演了绝食戏码,齐齐的跪到河清殿正殿前抗议。
  皇帝却铁了心,已经下令让尚衣局开始制造男式皇后吉服了。
  文武百官没办法,终于想到了一个人,连夜把那位致仕的老相邦请了回来。
  卢相邦年岁实在大了,哪怕给他一个专座,也还是时常告假,去岁冬天,终于熬不住了,太上皇准了他的致仕奏请。
  本来老相邦在城外弄了个别院,想过点养老的生活,而且女儿和吴千云订了婚,这婚事也算是在先皇后撮合之下成的,又事关江山社稷,老相邦不得不拖着年迈的身子,跑到京城里来劝皇上。
  皇帝给老相邦面子,决定听他一言,重新在朝堂上商讨这件事。
  文武百官快哭了,有史以来也没听说过男皇后,这要真立了男皇后,还不得乱了阴阳,扰了朝纲啊!
  终于,卢老相邦开口道:“皇上,封周国舅为皇后,是有不妥。但周国舅确实于国有大功,单单是平定飞煞门这件事,便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依草民的愚见,皇上可封周国舅为异姓王。皇上您……意下如何?”
  众臣一听卢老相邦的话,纷纷附和道:“对对对,封异姓王!异姓亲王,也是全无先倒,这个也是天大的恩德了!”
  皇帝装模作样想了片刻,随即点头道:“那好吧!既然大家都这么说了,朕也不好再任性妄为,便依大家的意见,就封国舅周疏宁为……安王!安国定邦,国之栋梁,以后他便是朕的一字并肩王。”
  第462章 就封姜放为兰陵王
  周疏宁跪下谢恩,却怎么想都觉得不对。
  心想你该不会一开始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吧?
  担心百官反对,所以先提一个更过分的要求,再降低标准,换成异姓亲王,这样大臣们反而更好接受一些。
  周疏宁心想你可真是个诡计多端的男人,只是这几天大人们折腾来折腾去,换了一个他们也不想看到的结果,不知道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但不论如何,周疏宁这宁王是封定了,长孙清明当天便拟了圣旨,把原来的公主府赐给他做宁王府,事情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样。
  并让礼部筹备办理先皇后的后事,让众人意外的是,这个后事皇帝竟然并不是十分看重,只说按照皇后礼制办理即可。
  众人不免唏嘘,真是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皇上有了弟弟,这么快便把姐姐忘到爪哇国去了。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周疏宁回来了,宁安记又回到了原本的模样,百姓们竟也十分认这个弟弟,仿佛姐姐根本不曾存在过一般。
  甚至在有些百姓的记忆里,一直是弟弟创办的宁安记,根本没有姐姐的印象。
  这种应该是主神系统附带送他的小礼物,渐渐让人们淡忘掉周疏窈,彻底替换成周疏宁,今后大家也只会记得他这个宁王。
  把这一切处理妥当后,便已是半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长孙清明在这半个月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康复了起来,非但精神饱满,身体更加壮实了,就连精气神儿都恢复到了最巅峰状态。
  文武百官们被气吐血的同时,也悄悄松了口气,心想宠幸男人也比早亡的好,毕竟大晏已经百年没有这样开疆扩土的帝王了。
  可以预见的,这位陛下将会是一代霸主。
  甚至在礼部向皇帝进言改年号的时候,他都十分自负的来了一句:“朕这个皇帝本来就尚未登基,不如等到天下一统,年号与不登基大典一同进行吧!”
  这话说的让众臣热血沸腾,谁不想见证华夏的大一统呢,这可是里程碑式的。
  而姜放也没让大家失望,在西疆捷报频传,每次传来姜大将军得胜的消息,朝野上下都会庆贺一番。
  还有威王那边,威王也连下北辽多个部落,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战,半个月内应该也会有好消息传来。
  这边周疏宁是真的安下心来了,又恢复了他做做生意讲讲学,偶尔去茶馆听听说书先生讲的趣事,还会去青楼找点乐子。
  当然,只是单纯的找乐子,不是寻欢作乐去的。
  长孙清明每日下朝必来宁王府找他,但不一定能找到,偶尔还要满大街去找。
  没办法,周疏宁就是闲不住,近日又建了一所蒙学,专门接收三到六岁的小朋友,让家中的父母都可以外出劳务。
  其实在他的带领下,这三年来大晏的风气越来越开放,治安也越来越好。
  女子走在路上不会无缘无故的被侮辱,每日街道上都会看到一队一队的巡逻兵,如今他们也有了正式的名字——巡捕。
  当然,眼下只有京城是这个模样,周疏宁的眼光长远,想把整个大晏都变的河清海晏,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让姑娘们不再惧怕走夜路。
  当然,他也在不遗余力的搞发明,比如近日在他的努力之下,找到了石油。
  有了石油,就可以做油灯,油炉,做铺中的沥青。
  这个时代的科技还很落后,好在现在成立了工部,可以对未知的科技进行研发。
  不要小瞧古人,古人其实非常聪明,现代人未必能强过他们,只是现代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才会显得自己更聪明些。
  而且古人是没有普及教育的,如果给他们普及教育,安知他们不会解数独,不会列表格,不会写代码了?
  就这样,时间又过了一月,姜放西疆大捷,整个西戎若羌区域全部归入大晏,周疏宁给他取名为新疆,意为大晏新的疆域。
  大胡子兄弟被封为镇西大将军,负责整个新疆边塞的驻守。
  姜放功成身退,被长孙清明召回了京城,此等大功,定是加官进爵。
  眼下他已经是上将军,不少人都猜测,皇上会给姜大将军授爵位。
  只是不知道会给他封到哪个位置,自古帝王公侯伯子男,最高的是周疏宁被授予的一字并肩王,再往下才是亲王,非例外不会封授皇子以外的人为亲王,姜放此等大功,怕是要封一个二字郡王。
  周疏宁听说姜放要回来了,也不往外头跑了,竟乖乖窝在了宫里等人。
  长孙清明忍俊不禁:“他们大军拔营速度慢的很,就算是急行军也要十日路程,你这就等上了?”
  周疏宁搂住长孙清明的腰,略带撒娇意味的说道:“皇上是不欢迎我在宫里等吗?唉,姐姐才故去几日啊,尸骨未寒,皇上便对她的弟弟厌弃了?”
  长孙清明:……
  知道他角色扮演上瘾,长孙清明也只是勾了勾他的鼻子,说道:“这倒是正好,我恰好有事要与你商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