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与将军解战袍 第133节
他打了个嗝,仰头望着天空中的蓝天白云,心想,有山有水有八卦,有戏有蛋有野炊。
这趟真不白来啊。
第98章
旷工一时爽,赶工悔断肠。
殷祝现在就处于这样的阶段。
要说从前按部就班,每天早七晚九地批阅奏折,还勉强能赶在他干爹从外面回来前躺在床上装睡,从外面逛了一圈回来,现在的他,满脑子只有一句话:
批不完,根本批不完。
这种绝望,就和高三生请了半天假,回学校却发现桌上堆了十几张卷子一样,有种活人微死的感觉。
要调查唐颂手里的证据,普通的眼线和探子根本做不到,想也知道这小老儿肯定把这么关键的东西看得死紧,所以只能从他身边亲近的人和下属入手。
殷祝还没想出一个合理的办法呢,眼看着时辰就快到宗策回来的点了,手头又堆着一堆还没批完的奏折,顿时唉声叹气地发起愁来。
这些要是不处理完,等明天新的一来,事儿就更多了。
想想都觉得头大。
最后殷祝咬咬牙,还是决定对自己狠一把,别把任务拖到明天,便对苏成德吩咐道:“等宗策回来,你告诉他,今晚朕要去稽查城中粮草,就在边上找个地方就寝,他就不必等朕了。”
“是。”
然后殷祝就乐颠颠地抱着奏折,来到了宋千帆居住的地方。
“宋爱卿啊,朕几日不见你,可是想念得狠呐!”他握着宋千帆的手,使劲儿上下摇了摇,又探头看了看他身后桌案上可有摆着公务,在发现数量不比自己少多少之后,顿时有种同为天涯沦落人的激动,“来来来,咱们君臣二人,今晚当秉烛夜谈!”
宋千帆:“…………”他并不想与陛下秉烛夜谈。
但没办法,殷祝人都已经上门了,身为臣子,总不好再把人轰出去,宋千帆也没这个胆子。只好僵硬着笑了笑:“陛下为国事操劳,臣自愧不如。但不知宗将军在何处?”
“他忙他的,朕忙朕的,有什么关系。”
殷祝大手一挥,毫不客气地绕过桌案,一屁股坐在了主座上。宋千帆叹了口气,又叫人搬了新的桌案和椅子摆在旁边,自己动手,把那堆待批的公文抱了过来。
等到夜幕降临,室内烛光明亮,殷祝揉着酸痛的腕子,抬起头看着宋千帆仍全神贯注执笔批阅的模样,不禁有种和大学同学一起上晚自习的既视感。
……除此之外,还有点儿苦命。
“宋爱卿。”他冷不丁出声喊道。
宋千帆笔杆一抖,纸上顿时多出了一大团墨迹。
他深吸一口气,哀怨道:“陛下,您可知人吓人也会吓死人?臣胆子可小了,经不起您这么一吓。”
殷祝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溜达到他旁边,低头看了一眼,夸奖道:“好字啊,颇有风骨,有大家风范。”
宋千帆用手帕吸干纸上的墨迹,面无表情道:“陛下不必夸奖臣,有话便直说吧。”
恃宠而骄。
殷祝的脑海中闪过这四个字,心想他干爹可从来不会这样,在他面前一贯克制守节。
不过有时候也克制过头了。
殷祝时常感觉他干爹心里憋着很多话,但最后蹦出来的却只有几个字,不好不好,憋久了也容易伤身。
说起伤身……
宋千帆眼睁睁看到殷祝站在自己旁边,目光似乎是盯在纸面上,可仔细观察,眼神却又是涣散的,已经完全陷入了自己的世界之中,神情时而困惑,时而发愁,时而深思,时而脸颊还微微泛红。
他被弄得坐立不安,写也不是不写也不是,浑身上下像是有蚂蚁在爬。
看着门口的夜色,宋千帆几乎望眼欲穿——
宗将军,快快来把陛下带走吧!
这位大神,也只有您能受用了!他实在招架不住啊!
然而这次让他失望了。
宗策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直到深夜,都没有出现。
中途苏成德倒是来了一次,对殷祝道:“陛下,您让奴才给宗大人传的话,奴才带到了。”
殷祝这时候已经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得不说,这大大地让宋千帆松了口气。闻言,他嗯了一声,按照惯性在奏折上批下几个字,忽然又反应过来,猛地抬首,紧张问道:“他可有说什么?”
宗策对他的身体一向看管得紧,殷祝可以不听归亭的,但他不能不听他干爹的,所以这段时间殷祝一直是痛并快乐着。
今晚他下定决心要叛逆一回,也是因为奏折实在处理不完了,以他干爹的聪明才智,稍微一想肯定就能猜到他的小心思。
殷祝已经做好门口随时会刷新一个怒气值+10的干爹的准备了。
他要求不高,只要能比平时多争取半个时辰就行。
但苏成德却说:“宗大人说,叫陛下保重身体,集东郡传来急讯,大片良田被毁,不知是当地屹人的反抗势力还是附近山匪所为,为确保万无一失,宗大人打算先带人过去看看。”
殷祝愣住了:“他去集东郡了?怎么都……”连招呼都没跟他打一声?
“应是事发突然吧,”苏成德猜测道,“奴才见宗大人时,他眉头紧锁,面带忧愁,似乎心事重重的样子。奴才为了不让他担忧陛下这边,便自作主张,说陛下这几日晚上应该都不回府上了,宗大人大可放心离去。”
殷祝夸奖道:“你这随机应变的本事不错。”
但他还是不太放心,又问了一句:“所以他当真没生气?”
该不会是心里怪他,才会这么急匆匆地走吧?
“没有,宗大人看上去很平静,还很郑重地叮嘱奴才要照顾好陛下,说奴才是陛下最倚重的近臣,切莫不可辜负陛下的信任。”
说到这里,苏成德忍不住笑了笑,不无自豪道:“当时奴才就说,您这不是在寒碜咱家吗?谁不知道,宗大人您才是天子身边第一近臣爱臣,我算老几啊。”
“倒也不必如此自谦。”殷祝说,“朕对你,从来也都是信任有加的。”
但经过苏成德这么一说,殷祝觉得,他干爹听到这番话,不说表面上如何,心里肯定也是暗暗高兴的,怪不得就算知道自己不回府按时休息也没怎么生气呢。
这波稳了。
“你做的不错,”殷祝丢给苏成德一个赞许的眼神,“朕记得你喜欢翡翠,正好前些日子城中有位屹人富商被定罪抄家,家里抄出一尊半人高的翡翠镶金玉佛。你跟了朕这么多年,办了不少事,朕也没赏过你什么好东西,这样,朕给你写封圣旨,自己去库房领赏吧。”
苏成德呼吸一窒,那尊玉佛他是见过的,当时还在咋舌,这样的宝贝怎么就落到了那群蛮子手里,金子蒙了尘都不知道打理。
还偏头和自己干儿子感叹,说有朝一日若是能在家里供上这么一尊,那这辈子也算是没白活。
没想到,这才没几天,陛下就把这宝贝转手赐给了他,甚至还知道他喜欢翡翠……
苏成德接过圣旨,声音颤抖地跪谢了殷祝。
转身离开时,还差点被门槛绊了一跤。
他走后,宋千帆收回视线,问道:“苏公公虽为宦官,但的确人品能力了得。但陛下把这么贵重的东西赐给他,是不是太过了些?”
像是担心殷祝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他又委婉补充道:“毕竟当初那尊玉佛入库时,半个硝城的人都来看了,臣听那些士兵们议论,都以为您要么将其收入皇室宝库,要么会赐给宗将军呢。”
“当然,这宝贝赐给谁,都要看陛下您的意愿,但又是圣旨,又是让本人亲自去领,未免会给苏公公惹来非议。”
“苏成德活的年头可比你我二人多,他能不知道吗?”殷祝淡淡道,“只不过他更想要那宝贝,所以顾不上旁人的风言风语了。”
“而且他身为太监,没有子嗣,自然只能多留些财宝傍身,这玉佛价值连城,又是朕亲笔写了圣旨赐给他的,意义重大,对他来说,不亚于一道免死金牌。”
但殷祝还有一层深意没说。
这尊玉佛太显眼了,全城人都觉得他会把它赐给宗策,战时拉拢有功大将,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若是殷祝大张旗鼓地把玉佛送给身边的宦官,有心人就会多想,是不是皇帝和将军之间出现了矛盾?就算没有,皇帝这个举动,也难保手下大将不会心生不满——老子拼死拼活在前线给你打仗,结果你转头却把这么贵重的宝贝送给了身边端茶倒水的太监,闹呢?
这些都是正常人的思维,也是唐颂会想到的。
殷祝此举,就是在迷惑他,让他主动出招。
他相信自己和他干爹之间的情谊,也相信宗策绝不会因此而多想。
他们昨天还同床共枕相拥入眠呢,区区一尊玉佛算得了什么?
单凭黄老爷说的那番话,换做其他任何一个人,殷祝睡觉都睡不踏实,必须得用尽一切办法尽早弄死他,还有他身边的党羽,也都要一起流放三千里,在他收复山河十四郡前绝对不准踏入大夏国境半步。
但那个人如果是他干爹的话……
咳,那啥,一码归一码。
殷祝揉了揉酸胀的双眼,在缭绕的香烟中打了个哈欠。
不知道为什么,都到这个时辰了,他的精神倒还挺亢奋的。
“宋爱卿,”他半开玩笑地问道,“你说,要是有一天,朕禅位与宗策,你我同朝为官,你觉得如何?”
啪嗒。
宋千帆手中的笔,自由落体摔在了地上,在袍角处飞溅起一片颇有写意山水样式的墨汁。
但他顾不上脏污的衣裳,大惊失色地瞪着殷祝,双唇颤抖着,一句“男色误国”险些就要脱口而出。
“——陛下,万万不可啊!!!”
第99章
虽然殷祝声称自己只是说说而已,但宋千帆根本没办法完全相信。
他总觉得,陛下是用玩笑的口吻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天下人人都想做皇帝,结果皇帝却打着把这个位置让给别人的主意,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陛下,您可千万不能这么做,不,想都不能这么想!”宋千帆紧张得冷汗都冒出来了,咽了咽唾沫,好不容易才让自己撸直舌头冷静下来,“假使您一意孤行,届时大夏朝廷上下必然震动,宗策就算功劳再大,大臣们也绝不会同意他当皇帝的!”
大夏的皇帝,只能是尹家人,即使是尹昇这样的废物点心,依旧会有一帮忠心耿耿的大臣追随。
只要他还姓尹。
殷祝唔了一声,宋千帆不知道他是没把自己的话当真,还是在思考别的事情,只好说:“方才那番话,臣就当没听见,出了这个门,您可千万别跟别人讲。”
宋千帆絮絮叨叨地叮嘱着,但殷祝却只是漫不经心地从桌上抽出一份卷轴,丢给了他:“看看,这些里可有你认识的人?”
“什么?”他不明所以地打开,发现上面写的全都是尹字开头的名字,显然都是宗室子弟。
这些名字的后面还附注着年岁,宋千帆扫了一眼,发现最大的也不过才十四,普遍年龄都在十岁以下。
“确有那么几个,但臣认识的都是他们的父亲,”他合上卷轴,不明所以道,“陛下挑选这些年轻的宗室子,是打算给太子挑选伴读吗?”
“算是吧,朕打算从这些宗室子中择优挑上那么三四个。”殷祝笑了笑,“我记得你手底下有一号人,交友广泛,尤善识人。”
宋千帆了然:“臣明日就找他去办此事,陛下可有什么别的要求?”
“要听话老实,心思纯善,敬长知恩的,”殷祝毫不犹豫道,“太聪明伶俐的不要,太有个性的不要,父母双亲太强势贪财的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