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
  太上皇的血书被斡鲁别一路招摇传遍了天下,官员百姓们无不热泪盈眶,太上皇他真的,我哭死!官员当中呼吁官家答应金国条件,迎回二圣的声浪愈发高涨,而这样的东京在斡鲁别看来就是自家四太子的计谋生效了啊!不由大喜过望连忙向金国传递此消息。
  收到消息,完颜兀术心中底气十足,在又一次宋金的谈判当中,强硬要求宋国不仅要放三太子宗辅回国、送回二太子宗望的尸首,还必须从南京路撤军。。
  这回谈判,金国彻底占据上风,毕竟他连大宋太上皇赵佶的耳朵都祭出来了,大宋的官家迫于忠君仁孝的基本思想,必须做出让步。
  幕后操使谈判的赵官家赵芫:“金国无耻残酷,我却不能做个不孝的败类。答应他们的要求吧。”
  府通判张忠嗣和军使张敦负责前往金国的谈判事宜,从郭知府这里得到官家的命令后,两人既是打心底松了口气,又忧虑紧张。放松是因为官家最终选择了保全孝道,这是绝对正确的选择,忧虑是因为一旦同意金国的条件,燕山府则危在旦夕。
  “唉,有什么办法呢,金人阴险歹毒,以太上皇相要挟,官家若想坐稳皇位,免不了受到辖制。还是赶快迎回二圣,方可解决后顾之忧。”张忠嗣摇头叹息。
  张敦嘴上迎合,心中却不以为意,反而神游天外一般思索着其他的问题。
  见张敦如此散漫,张忠嗣恨铁不成钢,这小子,往日看着正直又忠君,临到大事就露出马脚,不堪大任!心说看来谈判的重任还得压在本官一人肩上才行!
  两人抵达金国上京,迎接他们的金国官员有意带他们观看金国的治理成果,若能在两人心中埋下‘金国其实也不错’的种子就很好,若不能,也可以给宋廷官员施加压力:你看我们治理的这么好,国家越发强盛,你们宋国最好悠着点,别胆大包天敢和我们作对!
  对此,张忠嗣面上冷哼,这些还不是依靠汉臣才能达成的成果,女真人自己满脑子只有烧杀抢掠,哪知道什么时候该重农桑,什么时候该赈灾,什么时候该赦免有罪之人拉拢人心。不过不屑一顾的同时,张忠嗣内心却仍出现了裂痕,觉得金国统治者虽野蛮,但懂得重用有能力的汉臣,其实也不是全无优点的嘛。
  张忠嗣这个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投降了金人,并靠着出卖燕京也就是燕山府,一路做到了金国中书枢密院事。先是归宋,后又叛宋降金。是以,本是三心二意之人,便容易被利诱。
  这样的人,对谁都不能绝对衷心,郭孝友有意挑选他来进行宋金谈判,而后辅以衷心的张敦。张忠嗣以为自己肩扛重任,却不知身边看似没用的张敦早就接到了个不得了的任务。
  张敦此人同样是燕云汉人,燕山府八州归宋后,转而成为了大宋的官员,但与张忠嗣不同,他对赵官家的衷心十分坚固。在张敦看来,燕云地区的百姓之所以收到庇护,功劳完全属于武德帝姬、今赵官家赵芫,当年她守住了燕云,没叫金人夺走。保住了张觉,和被张觉救下的百姓。如今又将金国十五万大军歼灭。大宋的官家,自此成为他张敦心中的信仰、战神。
  想到临行前,郭知府与自己的密谈。官家仁孝,被金国的阴谋所辖制,他们做臣子的应当拿出担当来。官家不能做的,臣子应当为其做好,不能为了追求好的名声,而陷家国于不义。
  现在的情形,如何叫陷家国于不义?太上皇一旦归宋,有极大可能对当今官家进行弹压,朝廷官员到底该听从太上皇的心意,还是当今官家的心意?到时候别有用心之人,定会借此扰乱朝堂,六贼之祸再起。届时外忧内患,家国危矣,岂不正是陷家国于不义。
  当见到金国的四太子,负责谈判的主要对象时,屋子里不仅有他和金国官员在,还有一个少了只耳朵的肥胖白皮中年男人在场,男人唯唯诺诺满脸惊惧,两人见到他时,不由大吃一惊,心中惊疑不定,思索难道这就是大宋的太上皇赵佶?
  二人作为旧辽臣,真就不认识赵佶。但见到这幅模样的太上皇,两人心中如何作想,旁人就不知道了。
  兀术彬彬有礼地邀请两人落座,叫人斟茶倒水,“不知南朝是否想清楚要不要迎回昏德公啊?”
  当着二人的面,又是南朝,又是昏德公,不可谓不嚣张至极,显然完颜兀术自诩已经拿捏住了宋国的软肋,毫不客气。
  南朝是辽对宋的称呼,辽帝自诩华夏正统,所以时常称呼大宋为南朝,意为我北你南。金国则自认继承了辽国的一切,也继承了正统的位置。虽然现今的金国朝廷还没有人专门提出此事,但完颜兀术作为金国高层少有的汉学通,则早早的想到了这一层。既然有入主中原的企图心,那就得有正当的理由。你别管我搞不搞屠杀,反正我打着继承正统的名义,我有正当藉口!
  不管是南朝还是昏德公都有种污蔑的意味存在,张忠嗣听后面色赤红,反击道:“四太子的哥哥还被困在河东路,宋金双方不过是平等交易,四太子是否想清楚了要不要换三太子会国?”
  回答他的是完颜兀术身边的女真心腹,拔出刀来直接架在大宋太上皇赵佶的脖子上,兀术彻底放弃伪装文明人了,邪笑着说:“我认为大金提出的条件并不苛刻,你们却一再推脱,这令本王的的耐心彻底告罄了。如果还不同意我提出的条件,那么赵芫昨日可以收到太上皇的耳朵,今天就可以收到太上皇的手脚。”
  本想端住架子拉扯一番的张忠嗣彻底被唬住,他暗暗朝身旁的张敦投去求助的视线,结果就见张敦木讷地坐在那里,垂着脑袋不知在想什么。
  废物啊!张忠嗣大叹!终是垂下了头颅,认命说出了赵官家给出的条件:宋军可以放归完颜宗辅,也可以送回完颜宗望的尸首,并将南京路的韩世忠、岳飞等人调离,但双方达成的条件必须同时执行,不能我放走了你的人,调走了大将,你却突然出尔反尔不放太上皇回国。
  “好啊!你们今日就可以带昏德公离开,”完颜兀术一口应下,拍拍小兔子似的赵佶的肩膀,笑道,“我兀术做事,从来讲信誉,听说汉人也最重信誉,我相信宋国的皇帝不会得了好处不办事。”说着,他笑容加深,“毕竟,她的兄弟们还在这儿呢。”
  “幸运的昏德公,和你的臣子一起回国去吧。”
  完颜兀术哈哈大笑拿着双方签好的协议离开,将畏畏缩缩的赵佶留给了张忠嗣二人。
  张忠嗣长叹一声,擦掉额头的汗珠,想到面前这人是当今太上皇,于是恭敬地上前请他随自己一起离开。
  完颜兀术说他能回国了,赵佶满脸梦幻的表情,停顿了半晌,猛然起身往外跑,张忠嗣追在后面喊了几句,就捂着眼睛停了脚步,若没看错,太上皇屁股后头湿漉漉的那片,是尿了裤子吧?心中虽鄙视至极,却碍于身份,仍是恭敬地对待着这位太上皇,三人一路乘坐马车朝边境赶去。
  临近边境,赵佶急不可耐地掀开车帘探出身体向前方宋国的边境张望,那里已经聚集了一群边境卫兵,燕山府知府郭孝友站在人群前方,迎接太上皇归来。
  赵佶简直热泪盈眶了,着急地催促车夫,“快!再快一点!快快过去!”一边催促,还一边朝马车后方张望,生怕完颜兀术突然冒出来将他抓走。
  宋军这头,郭孝友望着越来越接近的马车,以及车上赵佶不断张望的身影,脸上公式化的微笑逐渐消失,渐渐沉下去。他在思考,张敦为什么没动手,接下来自己应当如何行动。
  “朕说再快一点!!”眼看即将抵达边境线,赵佶大吼一声,恨不得插上翅膀飞过去。车夫于是更加大力道抽打马屁股,速度快的几乎飞起。
  张忠嗣暗暗捂着鼻子坐在马车最里端,口中却不断说着:“太上皇当心啊!太上皇您进来坐吧,外头风大!”实在是赵佶为了尽快回到大宋,路上连洗澡的功夫都不愿意耽搁,只换了身衣裳,根本遮不住浑身的尿骚味。
  大半个身体探在车外的赵佶高兴地大声喊:“朕终于回来了!”马车终于达到宋军军阵之前,就在这个档口,一直注视着太上皇背影的张敦出手了。趁着车夫用力拉扯住缰绳刹住车速带来的冲势,他口中高呼“太上皇小心!”伸出手去看似要拉住身形不稳的赵佶,实则探手为爪,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极快极准的拧了把太上皇的后颈位置。
  赵佶惨叫着扑下马车,趴在地上如蠕虫一样挣扎扭动,却始终起不了身。
  “太上皇!”张敦连忙跳下来,紧张万分地扶起赵佶查看他是否受伤,手按在其肩胛脊椎上,确认骨头移位了,终于松了口气,对赶过来的郭知府露出无辜的表情说,“太上皇着急回国,小臣实在没拉住,是小臣的罪过!”
  郭孝友垂眸与张敦的视线交错,神情莫测,“张敦护驾不利,罚军棍二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