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养女儿 第117节

  刘支书矜持地扶了扶眼镜,“既然大家都选我当总负责人,那就由我来当合作社的总负责人,大家放心,一切都是公平公开的原则。聘请我们村的会计来做账,肯定会让大家清清楚楚看到每一笔钱花在哪儿,让大家开开心心赚钱。”
  “那还有哪个同志愿意来竞选一哈销售的负责人啊?”
  鸦雀无声.........
  刘支书无奈了,“这个销售是肯定要有人做的,不然我们以后产品越来越多,现在的客户根本就不能全部买完我们的产品,买家越多,我们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而且,销售负责人有一个其他岗位都没得的好处,其他岗位只能拿死工资,但是销售岗位可以拿提成,至于提成的多少,我现在还没有定下来,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起商量一下。”
  “啥子叫提成啊?”村民们问。
  “提成就是,你卖出去每一斤肉,都能赚到钱,可能一斤给你一毛钱,那十斤就是一块钱,一百斤十块钱,你们自己算要是卖出去两千斤的肉能赚好多钱。”
  一千斤是一百块,那不发达了吗?
  也有人质疑,“支书,一斤一毛钱会不会有点多啊?”
  刘支书也不生气,“我这不是举个例子吗?我说了提成多少,大家一起商量决定,大家可以举手表决。”
  最后经过大家的商量,提成定在了一斤0.5毛钱。
  但是还是没有人竞选销售负责人,尽管提成很诱人,但是大家都没把握能把猪肉卖出去啊,一辈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了,哪里敢去外省卖猪肉啊,到时候人丢了都不知道。
  刘支书也没办法,只能先把饲养负责人和生产负责人选拔出来,饲养负责人最后定了赵守珍,生产负责人呢定了高含玉,是一名很优秀的妇女同志,大家都是冲着她做香肠腊肉的手艺投的她。
  最后散会了,刘支书把赵守珍留了下来,告诉她,合作社定了一批黑猪种苗,他打算租一块地,专门用来放养黑猪,问一下赵守珍的意见。
  赵守珍觉得有点奇怪,“为啥要放养啊?之前不都关到圈里面喂的吗?”
  刘支书表示,“这是小军告诉我的,他说这样养出来的猪肉更紧实,会更好卖。”
  赵守珍一口就答应了“行,那没问题,支书你跟我说我需要做什么”
  “你去看看那个书上有没有说怎么放养会比较好?或者呢,找机会问问小军,我看他好像很了解。”刘支书图穷匕首见,他也不太好意思每天打电话去麻烦人家不是,但是这亲姑侄就不见外了。
  赵守珍满口答应,很快就给赵小军打了电话,把赵小军跟她说的完整转诉给了刘支书,并且告诉他,之前政府帮赵家找了一个养鸡的专家,他们通过这个养鸡的专家找了一个养猪的专家,已经跟那边说好了,愿意到他们这儿来看看,教他们怎么养猪,到时候他们打电话说是龚家村的就行。
  刘支书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想想赵家的养鸡场,鸡鸭各个溜光水滑,那鸡蛋鸭蛋每天都几大盆,赵家这一年光是靠卖蛋,就赚了不少钱。
  刘支书觉得自己这个计策真是棒极了,他按着赵小军说的办法,去包了一块山地,然后在外围打桩,修建猪圈,每样都落实好,才把小猪接回来。
  接回来之后,赵守珍每天都带着她选出来的“养猪能手”天天就伺候这些猪了,没别的,主要是猪太多了,刘支书在不敢定太多的前提下定了五十头猪,但是五十头猪也够她们忙了。
  与此同时,生产部那边也在有条不紊地加工这一批的产品,只不过现在大家家里都没有猪了,只能去外面买猪肉,虽然已经砍价到最低了,但是还是轻微增加了猪肉的成本。
  养猪的专家来了一趟,看了养猪的整个环境和喂猪的饲料,表示她们现在就做的很好,同时提了一些很中肯的意见,让他们注意猪的住宿卫生,记得给猪打疫苗等等,刘支书全程陪着,怕她们记不住,自己每一条都认认真真记下了。
  刘支书准备了十斤的香肠和腊肉,要送专家,但是他坚决不肯收,表示自己这一趟也是受朋友所托来帮个忙,怎么能要村里的东西。
  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专家表示自己买下来,但是刘支书怎么肯,人家来帮忙,不仅不肯吃饭,还不肯收他们的礼物,怎么还能让人家掏钱呢。
  最后专家被村里人磨得没办法了,被村里人热情所淹没,只能把肉收下来,让他们以后有什么问题就给他打电话,他能帮上忙的一定帮。
  大家伙高高兴兴地把专家送走,赵守珍自豪得不行,她的饲养方法就是专家来了也夸了的,当然专家提的建议她也认认真真记在了心里。
  赵守珍最近和赵小军打电话的频率有点高,主要是她哥嫂都不在家,所以她只能给赵小军打电话,让他告诉他们,自己当上领导了,现在手下管着四五个人呢。
  赵小军很是上道地夸了她姑一顿,还问她平时工作累不累,赵守珍表示“工作嘛,哪有不累的,而且我还有工资呢,你姑我啊,这辈子也是第一次知道领工资的滋味。屋头的儿子女儿些都还不如我呢,我一个老太太都领上工资了。”
  赵小军顺着她的话说,“以后合作社做大了,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工作岗位的,到时候他们肯定和姑你一样,都能一边领工资一边领分红。”
  赵守珍说到这个就气,“哎,其实现在就有工作岗位,我们的合作社现在都没得销售负责人,最开始是在股东里面选,后面是面向全村选,结果
  没得人愿意干,我就喊你二哥去干,结果他龟儿子说不干,真的是没得用。”
  合作社到现在都没有一个销售,这是赵小军没想到,如果一直没有销售的话,那这个销路怎么打开,销路不打开,合作社能赚到的钱就有限。
  “二哥为啥子不干啊?”赵小军疑惑。
  龚义军其实是有外出务工的经历的,不像村里很多人都没出过远门,而且他二哥也不是没心眼子的人,面上看着老实而已。其实,还挺适合当销售的。
  “他说是做不来,没做过,怕自己干不好。你说他是不是没得出息得,哪个一生下来就会做事嘛,还不都是学会的,我说你不会就去学,他还是不敢,真的是气死了老娘了。”说到这个赵守珍就气,他怎么生了这么个儿子。
  赵小军出主意,“姑,我大哥不是经常跑车吗?而且还经常出省,你可以喊二哥去找我大哥,他们一起出去有个伴安全些不说,还节约车费。出去卖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成色最漂亮的肉,这样子才能让人有想买的欲望”说到这里赵小军顿了顿,他又接着说,“姑,你喊刘支书去打听一下哪里有那种副食品或者农产品的展销会,把我们的肉拿去展销,看能不能拉点订单回来。”
  赵守珍虽然不懂什么是展销会,但是还是把这话如实跟刘支书说了,刘支书也不太懂什么是展销会,于是他到县政府去问,没想到还真给他问到了,四月份在省城就有一个食品展销会,刘支书立马报名。
  刘支书:天佑我合作社啊!
  回村后,他马上把所有股东叫来开会,把这件事跟大家说了,距离展销会现在还有一个月最后,现在他们要精良制作一批成品,带到展销会去拉订单。
  经过商议,最后决定制作烟熏肉,酱肉,不烟熏的腊肉,微辣香肠,正常辣香肠。
  但是最后由谁跟着刘支书去这件事成了麻烦,只有一个会计会跟过去,但是其他人都不太敢去,主要是没去过省城,而且也没干过推销。
  赵守珍看这情况,一咬牙,给龚义军报上了名,这时候再不上,那就没机会再上了。
  刘支书欣然同意,大夸龚义军有担当,有能力,夸赵守珍有大局观。
  刘支书想了想,又加上两个平日里性格外向,嘴巴比较会说话的男娃子,打算去跟他们做做思想工作,主观不愿意,那就以村上的名义要求必须去,他们龚家村这么多人,还选不出几个能卖货的人了?这不是让人笑话嘛。
  于是合作社在交付完第一批的货物后边,就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研制参加展销会的产品,倒是不用太多,但是每样都必须得是精品中的精品。
  赵守珍也趁着展销会开始前的这段时间,让龚义军带着自己家的香肠腊肉跟着龚勇义去跑订单去,下了死命令,必须学会怎么卖东西,不然就不用回去了。
  第184章 合作社的订单
  在这期间,刘支书还组织大家开始修建仓库,之前的腊肉和香肠都没有仓库可以存放,之前晚上都是放在村民的家里的,既然已经成立了合作社了,那各方面就必须都正规起来。
  工作的车间也在筹备修建,等仓库修好了就修车间,反正一切都会慢慢正规起来。第一次干,摸着石头过河,刘支书心里也不是不怵的,只是不能辜负了全村的希望,他在慢慢学着做好这些事。
  这期间,龚义军在自家老妈的教(逼)导(迫)下,提着自己的香肠腊肉跟着龚勇义去跑车了,龚义军愁了一路,不知道要怎么弄,买东西他会,但是他哪里会卖东西嘛?
  龚勇义让他放宽心,“外头其实没得那么吓人,卖不出去也没得啥子,姑又不得打你。”
  龚义军斜睨他一眼,“哪个跟你说不打的?”
  额,好吧。
  主要是龚勇义长大之后就没被打过了,他以为姑姑家也是差不多的。
  出省之后龚勇义带着龚义军下车吃饭都会去跟饭店老板打招呼,问老板需不需要一点四川特产丰富店里的菜色。有的老板不感兴趣,有的尝了味道后觉得好吃,会买一点自己家吃。
  这一路上,龚义军也是卖掉了十几斤,他放松了很多,回家至少是有个交代了。
  到了目的地之后,龚勇义把他放在街上人流量多的地方,让他在这儿等着,自己就先去卸货了。龚义军下车后吞了吞口水,这人生地不熟的,没办法不紧张啊。
  还好过年的时候赚到钱做了一身新衣服,这回出来就带上了,在车上的时候没舍得穿,这会儿下车了才穿的新衣服。虽然衣服和鞋子都是新的,但是行为上看起来还是很露怯,整个人有点畏畏缩缩,脸和手上的皮肤i看起来也不是城里人。
  龚义军总感觉身边的人在对着自己指指点点,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大家最多也只是眼神怪异地看他几眼而已。龚义军深吸一口气,找到一家门面装潢很新的饭店,有些忐忑地走进去。
  里面一个大姐正在百无聊赖地擦桌子,见龚义军进去了,上下打量他几眼,不怎么热情地问道,“同志吃点什么?”
  龚义军说自己不是来吃饭的,想找一下老板,大姐面带警惕,“你找老板干什么?”
  龚义军一脸的真诚,“大姐,是这样的,我们有些特产,想来问一下........”
  不等龚义军把话说完,就被大姐打断了,“不在不在,也不需要,你赶紧走吧,别耽误我们做生意。”
  龚义军默默收回自己准备拿肉的手,失落地走了出去。
  后面他又接连去了几家饭店,但是无一例外,都是被拒绝了,根本不给他把话说完的机会。
  龚义军有些挫败,不断反思自己的问题,想着自己是不是看起来形象不太好,不太像是个会卖好东西的人。他深呼吸,挺胸抬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着装,慢慢找寻下一个目标。
  下一家饭店是一家看起来有点年头的饭店,但是看起来并不脏,干净整洁,让人感觉很亲切。
  这个时候不是饭点,店里没什么客人,服务员趴在桌上打瞌睡,听见有人进来了,他伸着懒腰站起来,“这位同志吃点什么?我们这里米饭和面条都有。”
  龚义军尽量自然地放下自己肩上的背包,打开说,“同志你好,我是川省来的,想问一下你们家收不收购那边的香肠腊肉,你看看这个品相,做得很好的。”
  服务员小哥打着呵欠的嘴巴都顿住了,他缓了缓脸上的神情,目光看向龚义军手里的报纸,这一看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什么啊?怎么黑乎乎的?你们烧糊了?”
  龚义军连忙道“不是的同志,不是糊了,你看,没有糊掉的地方,这是用烟熏制的颜色,这个肉经过烟熏之后能保存得更好,不用担心会坏,平时晾在通风的地方就可以了。我们存的腊肉之前还卖到杭州和bj去过的,买过的人都说好吃,不信的话,你们可以切一块下来试试味道。”
  服务员小哥想赶人的话在听到最后一句后咽了下去,他犹疑地问“真能试?不收钱?”
  要知道,肉从来都是金贵东西,哪有这样免费可以试的,“你别不是等我把肉下锅了,就找我要钱吧?”服务员小哥一脸不善。
  龚义军连忙摆手,“不会不会,小哥你要是不信的话,可以多喊几个人来一起看到,我可以保证绝对不会收试吃这块肉的钱,但是这个试吃的肉不能切太多没,这个还是要跟你说清楚的。”
  小哥点点头,这个他理解,肉毕竟是金贵东西,他觉得可以试试,反正又不要钱,而且闻着还挺香的,不管买卖成不成,他都不吃亏不是?
  想明白之后,他给龚义军倒了杯水,“同志你先坐,我去找我们老板。”
  龚义军道谢过后,就坐下喝水,只要愿意试吃就行,这一路上,他最开始靠纯说,根本没人愿意买,后来经龚勇义提醒,自己提出了试吃的方法,试吃了的人基本都买了一点。
  这次他估计也能成,这么大的店,他至少能卖出去十斤吧?
  没一会儿,小哥带着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过来了,“同志,这是我们的老板兼厨师,他同意试吃,只不过我们说好了,试吃之后不买肉也是可以的。”
  龚义军连连点头,”
  那是自然,老板你放心,我又不是强买强卖,你们要是不满意,那我就直接去找下一家,这个腊肉可以煮熟之后,直接切片吃,也可以用来炒蒜苗,味道很香。这个香肠的话,也是煮熟之后直接切片吃,还可以炒饭。这里是提供试吃的份量,你们先做,我在这里等你们的结果。“说着把手里的半截香肠和一块半指长的腊肉递了过去。
  这个胖胖的厨师不发一言,看到递过来的肉有些讶异地看了龚义军一眼,这么多?真的很像骗子啊。
  拿着肉进去后,留下的小哥就各种打听龚义军,龚义军知道他想听什么,便把老家成立了合作社卖猪肉,把猪肉卖出省的事情跟他说了,小哥就像个捧哏的人似的,全程,“哦?哦!豁!厉害!”
  赵小军这水都喝了两杯了,厨房里终于传出了腊肉炒蒜苗的味道,小哥暂停捧哏,鼻子动了动,自言自语“这什么味道?”
  龚义军一脸自豪,“这个就是蒜苗炒腊肉的味道。”
  看着服务员小哥嘴巴张大的样子,龚义军更自豪了,没错,他们的蒜苗炒腊肉就是这么绝。
  服务员小哥马上跑进了厨房,“爸,给我尝尝。”
  额,原来是父子啊。龚义军后知后觉地想,好像两人五官长得是挺像的,只不过老板胖,小哥瘦而已。
  没一会儿,老板端着一盘蒜苗炒腊肉和一小碟香肠出来了,放在龚义军那张饭桌上,小哥在后面颠颠地拿着三个碗和三双筷子,给一人分配一个碗和一双筷子。
  龚义军向小哥道谢,但是他并不准备吃,心里只想快点知道两人的评价。
  等老板夹起一筷子蒜苗炒腊肉吃了之后,小哥就飞快下筷,一筷子夹起两片腊肉塞进嘴里,越吃眼睛越亮。
  等把腊肉咽下去,又赶紧夹起香肠来吃,直吃的停不下筷子,被他爸打了一筷子,才一脸不情愿地放下筷子。
  老板没好气道“像什么样子,给客人留点。”
  龚义军摆手,“不用不用,我们家还有很多的,我看你们吃得开心我就很开心了。”
  小哥听这话就想把筷子拿起来重新开吃,被他爸又拍了一下,“去盛饭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